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提出问题 | 第11页 |
·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动测技术的概况 | 第11-14页 |
·动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大直径灌注桩常见缺陷 | 第15页 |
·钻(冲)孔灌注桩缺陷原因分析 | 第15页 |
·人工挖孔灌注桩缺陷原因分析 | 第15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波动的基本理论 | 第17-26页 |
·标准波动方程的建立 | 第17-18页 |
·一般解及其物理意义 | 第18-19页 |
·波的分类 | 第19-20页 |
·波的传播速度 | 第20-21页 |
·杆中波的传播 | 第21-22页 |
·应力波在不同阻抗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 | 第22-24页 |
·桩侧摩阻力作用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大直径灌注桩低应变检测的纵波波速测不准问题的研究 | 第26-38页 |
·引言 | 第26页 |
·纵波波速测不准问题 | 第26-34页 |
·两个现场实验 | 第26-30页 |
·理论分析 | 第30-34页 |
·考虑时间滞后的纵波波速公式 | 第34-36页 |
·考虑时间滞后的完整桩纵波波速公式 | 第34-35页 |
·考虑时间滞后的缺陷位置计算公式 | 第35-36页 |
·桩身下部缺陷平均波速计算 | 第36页 |
·工程实例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端承桩底部缺陷的数值模拟 | 第38-67页 |
·底部缺陷端承桩反射波响应 | 第38-42页 |
·振动传播与反射 | 第39-40页 |
·振动反射的叠加 | 第40-42页 |
·PIT-S软件和WAVE-MEA软件 | 第42-43页 |
·端承桩底部缺陷的数值模拟 | 第43-65页 |
·模拟参数设置 | 第43-44页 |
·完整桩的反射波数值模拟 | 第44页 |
·桩底沉渣反射波数值模拟 | 第44-49页 |
·桩身下部混凝土存在严重缺陷反射波数值模拟 | 第49-55页 |
·桩身下部混凝土存在明显缺陷反射波数值模拟 | 第55-60页 |
·桩身下部混凝土存在轻微缺陷反射波数值模拟 | 第60-65页 |
·本章总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小波分析及其在端承桩检测中的应用 | 第67-95页 |
·Fourier分析到Wavelet分析 | 第68-75页 |
·傅里叶分析 | 第68-70页 |
·Gabor变换 | 第70-72页 |
·小波变换 | 第72-75页 |
·离散小波变换 | 第75-78页 |
·一维离散小波变换 | 第75-76页 |
·二进小波变换 | 第76页 |
·二进正交小波变换 | 第76-77页 |
·双正交小波变换 | 第77-78页 |
·多分辨分析 | 第78-81页 |
·小波分解 | 第78页 |
·正交小波基的构造 | 第78-81页 |
·信号的分解与重构-Mallat算法 | 第81-85页 |
·有限数字信号的小波算法 | 第85-87页 |
·小波分析在嵌岩端承桩反射波检测中的应用 | 第87-93页 |
·桩底沉渣的情况 | 第87-88页 |
·桩底沉渣与桩端岩石裂隙的加固 | 第88-90页 |
·桩端受力范围内软弱层或溶洞的检测与加固 | 第90-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六章 动刚度在基桩检测中的应用 | 第95-108页 |
·基桩动力特性 | 第95-96页 |
·瞬态机械阻抗法测量基桩动刚度 | 第96-98页 |
·动力参数法测桩的动刚度 | 第98-101页 |
·频率法 | 第98-100页 |
·频率—初速度法 | 第100-101页 |
·动刚度在基桩检测中的应用 | 第101-107页 |
·动刚度在大直径灌注桩检测中的应用 | 第101-103页 |
·动刚度在基桩加固效果检测中的应用 | 第103-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七章 声波透射法检测灌注桩相关问题的研究 | 第108-127页 |
·声波透射法检测灌注桩的基本原理 | 第108-110页 |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 第110-124页 |
·单因素分析法 | 第111-117页 |
·多因素分析法 | 第117-120页 |
·缺陷区空间定位 | 第120-123页 |
·声学参量与缺陷性质的关系 | 第123-124页 |
·超声波检测的局限性 | 第124-125页 |
·本章小结 | 第125-127页 |
第八章 声波透射检测基桩的多参量综合分析法 | 第127-142页 |
·方法原理 | 第128-130页 |
·缺陷信息量的计算 | 第128-129页 |
·缺陷信息量趋势面分析 | 第129-130页 |
·缺陷信息量异常值 | 第130页 |
·计算步骤 | 第130页 |
·工程实例 | 第130-140页 |
·讨论 | 第140-141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142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2-145页 |
·结论 | 第142-143页 |
·建议与展望 | 第143-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4页 |
致谢 | 第154-15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