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球磨机模型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球磨机模型研究现状概述 | 第13-15页 |
·粒级质量平衡模型 | 第15-18页 |
·磨矿过程优化控制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21-22页 |
第二章 铝土矿磨矿工艺分析及优化控制整体思路 | 第22-37页 |
·铝土矿连续磨矿过程 | 第22-26页 |
·选矿拜耳法 | 第22-24页 |
·连续磨矿过程 | 第24-26页 |
·连续磨矿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26-33页 |
·铝土矿连续磨矿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4页 |
·铝土矿连续磨矿过程优化控制框架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基于分批试验的铝土矿连续球磨过程粒级分布预测模型 | 第37-78页 |
·球磨过程 | 第37-41页 |
·工艺简介 | 第37-38页 |
·连续过程均匀数据采样 | 第38-39页 |
·数据协调 | 第39-41页 |
·粒级质量平衡模型机理分析 | 第41-45页 |
·球磨机出口矿浆粒级分布预测模型 | 第45-64页 |
·建模框架 | 第45-46页 |
·铝土矿分批磨矿试验 | 第46-48页 |
·研究确定破碎分布函数 | 第48-53页 |
·连续磨矿破碎速率的时间非线性模型 | 第53-55页 |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 | 第55-58页 |
·铝土矿转换函数解模型 | 第58-60页 |
·确定由工况决定的破碎速率模型参数 | 第60-64页 |
·一级返砂粒级分布计算 | 第64-71页 |
·入料粒级分布计算 | 第64-65页 |
·回路平衡法 | 第65-69页 |
·序贯模块法 | 第69-71页 |
·模型工业试验数据验证结果 | 第71-77页 |
·球磨机单元模型 | 第71-74页 |
·序贯模块法 | 第74-77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第四章 铝土矿连续磨矿过程球磨机优化控制研究 | 第78-92页 |
·球磨机优化控制 | 第78-80页 |
·球磨机优化控制要求 | 第78-79页 |
·球磨机优化控制框架 | 第79-80页 |
·预测模型 | 第80-83页 |
·磨机浓度预测模型 | 第80-82页 |
·排矿细度预测模型 | 第82-83页 |
·多目标优化 | 第83-87页 |
·控制目标 | 第83-85页 |
·优化算法 | 第85-87页 |
·结果分析 | 第87-90页 |
·仿真结果 | 第87-89页 |
·现场试验结果 | 第89-90页 |
·结论 | 第90-92页 |
第五章 铝土矿螺旋分级机溢流浓细度区间控制 | 第92-106页 |
·分级机溢流细度预测模型 | 第92-94页 |
·分级机浓度预测模型 | 第94-97页 |
·溢流浓度影响因素 | 第94页 |
·动态矩阵模型 | 第94-97页 |
·溢流浓度阶跃响应曲线 | 第97页 |
·溢流浓度区间控制 | 第97-102页 |
·动态矩阵控制原理 | 第97-99页 |
·溢流浓度控制目标 | 第99-101页 |
·控制算法求解 | 第101-102页 |
·溢流细度区间控制 | 第102-104页 |
·仿真及试验结果 | 第104-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六章 连续磨矿过程整体经济优化 | 第106-122页 |
·分层控制策略 | 第106-108页 |
·过程中的变量关系 | 第106-107页 |
·分层控制策略 | 第107-108页 |
·整体经济优化目标 | 第108-115页 |
·指标区间分段 | 第108页 |
·变量调节的经济效益分析 | 第108-111页 |
·参数计算 | 第111-115页 |
·操作变量预测模型 | 第115-117页 |
·连续磨矿过程优化控制 | 第117-119页 |
·确定控制变量最优设定值 | 第117-118页 |
·设定值动态跟踪 | 第118-119页 |
·仿真验证 | 第119-121页 |
·结论 | 第121-12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2-124页 |
·结论 | 第122-123页 |
·展望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