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通讯的心电分析系统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页 |
1.1 心电信号自动分析仪器的发展 | 第6-7页 |
1.2 本课题的提出与设计思想 | 第7-11页 |
第二章 心电生理学基础 | 第11-21页 |
2.1 心脏电传导系统和体表心电图 | 第11-13页 |
2.2 心律失常及计算机辅助诊断 | 第13-21页 |
2.2.1 心律失常的形成机制 | 第13-15页 |
2.2.2 心律失常的分类 | 第15-16页 |
2.2.3 心律失常的分析诊断要点 | 第16-17页 |
2.2.4 心律失常的计算机辅助诊断 | 第17-21页 |
第三章 系统的硬件组成 | 第21-32页 |
3.1 心电采集模拟和数字电路系统 | 第21-27页 |
3.1.1 模拟电路系统 | 第21-25页 |
3.1.2 数字电路系统 | 第25-27页 |
3.2 红外通讯硬件电路 | 第27-32页 |
第四章 心电信号的波形预处理 | 第32-40页 |
4.1 心电信号的预处理 | 第32-40页 |
4.1.1 心电信号的50HZ干扰的滤除 | 第32-36页 |
4.1.2 基线飘移的滤除 | 第36-40页 |
第五章 QRS波的检出算法 | 第40-51页 |
5.1 R波检出算法 | 第41-48页 |
5.2 QRS波起点和终点及Q波和S波的检出 | 第48-51页 |
第六章 P、T波检出 | 第51-58页 |
6.1 小波变换介绍 | 第51-55页 |
6.2 小波滤波器应用于波形检测 | 第55-56页 |
6.3 PT波起止点的判定 | 第56-58页 |
第七章 波形分析及诊断 | 第58-72页 |
7.1 心电信号的特征参数提取 | 第58-59页 |
7.2 自学习预处理 | 第59-60页 |
7.3 心律失常的诊断 | 第60-72页 |
7.3.1 诊断方法的设计 | 第60-61页 |
7.3.2 单独一搏的诊断方法 | 第61-64页 |
7.3.3 串诊断的分析方法 | 第64-72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5页 |
8.1 结论 | 第72-73页 |
8.2 研究展望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