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3页 |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 ·SOFC 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 ·SOFC 阳极材料 | 第16-20页 |
| ·金属阳极材料 | 第17页 |
| ·金属陶瓷复合阳极材料 | 第17-18页 |
| ·混合导体阳极材料 | 第18-20页 |
| ·SOFC 阴极材料 | 第20-23页 |
| ·LaMnO_3阴极材料 | 第20-21页 |
| ·La_(1-x)Sr_xCo_(1-y)Fe_yO_(3-δ)系阴极材料 | 第21页 |
| ·新型阴极材料 | 第21-23页 |
| ·SOFC 电解质材料 | 第23-26页 |
| ·氧化锆系电解质材料 | 第23-24页 |
| ·氧化铈系电解质材料 | 第24-25页 |
| ·LaGaO_3系电解质材料 | 第25-26页 |
| ·铁钴镍氧化物纳米粉性质研究与应用 | 第26-31页 |
| ·铁钴镍氧化物纳米粉的性质 | 第26-28页 |
| ·铁钴镍氧化物纳米粉的用途 | 第28-31页 |
| ·在磁学领域的应用 | 第28-29页 |
| ·在催化剂领域的应用 | 第29-30页 |
| ·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 | 第30-31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1-33页 |
| 第二章 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 第33-37页 |
| ·实验药品与仪器设备 | 第33页 |
| ·粉体的制备 | 第33-34页 |
| ·检测方法 | 第34页 |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34页 |
| ·形貌分析 | 第3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4-36页 |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34-35页 |
| ·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硫-氧SOFC 单电池发电系统的制作 | 第37-48页 |
| ·实验方案 | 第37页 |
| ·实验步骤 | 第37-44页 |
| ·SOFC 单电池发电系统的制作 | 第37-38页 |
| ·单电池三合一组件的制作 | 第38-40页 |
| ·电极浆料的制备 | 第38-39页 |
| ·电解质片的制作 | 第39-40页 |
| ·电极涂层的制作 | 第40页 |
| ·电极涂层的烧结 | 第40页 |
| ·单电池组装 | 第40-42页 |
| ·单电池的结构设计 | 第40-41页 |
| ·集流网的焊接 | 第41页 |
| ·单电池的密封 | 第41-42页 |
| ·单电池的组装 | 第42页 |
| ·SOFC 单电池的测试设计与组装 | 第42-44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47页 |
| ·影响电极浆料质量的主要因素 | 第44页 |
| ·电极涂层制作过程中的缺陷分析与控制 | 第44页 |
| ·电极涂层烧结缺陷分析与控制 | 第44-46页 |
| ·Na_2SO_4(25wt%)-YSZ 电解质烧结温度的确定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铁钴镍氧化物纳米粉阳极催化剂电性能的研究 | 第48-65页 |
| ·理论电压值的计算 | 第48-50页 |
| ·以硫蒸气为燃料时理论电压值的计算 | 第48-49页 |
| ·以 SO_2为燃料时理论电压值的计算 | 第49-50页 |
| ·铁钴镍氧化物纳米粉阳极催化剂的电性能 | 第50-56页 |
| ·以硫蒸气为燃料的单电池电性能的研究 | 第50-53页 |
| ·温度对开路电压的影响 | 第50-51页 |
| ·最佳工作状态 | 第51-53页 |
| ·以 SO_2为燃料的单电池电性能的研究 | 第53-56页 |
| ·温度对开路电压的影响 | 第53-54页 |
| ·最佳工作状态 | 第54-56页 |
| ·对经历热循环后的阳极催化剂分析 | 第56-62页 |
| ·以硫蒸气为燃料时经历热循环后的阳极催化剂分析 | 第56-59页 |
| ·以 SO_2为燃料时经历热循环后的阳极催化剂分析 | 第59-62页 |
| ·关于催化机理的浅谈 | 第62-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