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13-15页 |
1 绪论 | 第15-25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选题背景 | 第15页 |
·选题意义 | 第15-16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21页 |
·科技园区 | 第16页 |
·农业科技园区 | 第16-19页 |
·农业科技园区创新 | 第19-20页 |
·农业科技园区创新机制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21-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研究框架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主要观点和研究创新 | 第24-25页 |
2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理论溯源 | 第25-35页 |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基本理论 | 第25-31页 |
·产业集群理论 | 第25-27页 |
·两次农业现代化理论 | 第27-29页 |
·增长极理论 | 第29-31页 |
·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理论 | 第31页 |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31-34页 |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理论研究 | 第32页 |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对策研究 | 第32-33页 |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评价研究 | 第33页 |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运行机制研究 | 第33页 |
·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理论研究 | 第33-34页 |
·已有研究述评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农业科技园区产生、发展和主要模式 | 第35-47页 |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产生 | 第35页 |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 | 第35-39页 |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概况 | 第35-38页 |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阶段 | 第38-39页 |
·农业科技园区的类型和模式 | 第39-47页 |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类型和模式 | 第39-42页 |
·国外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主要模式 | 第42-44页 |
·国外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第44-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页 |
4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与产业化经营机制创新 | 第47-67页 |
·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 第47-53页 |
·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化经营的内涵 | 第47-51页 |
·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化经营的理论基础 | 第51-53页 |
·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化创新路径 | 第53-66页 |
·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化的瓶颈解析 | 第53-55页 |
·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化经营的规模效应实证分析 | 第55-59页 |
·农业科技园区的产业化路径选择 | 第59-62页 |
·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化经营策略 | 第62-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5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与科技机制创新 | 第67-94页 |
·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机制创新的内涵 | 第67-69页 |
·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机制创新的概念界定 | 第67-68页 |
·农业科技创新的特点 | 第68页 |
·农业科技园区创新技术的分类 | 第68-69页 |
·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的主体行为分析 | 第69-76页 |
·农业科技园区主体行为分析的理论框架 | 第69-71页 |
·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主体行为分析 | 第71-76页 |
·农业科技园区创新技术推广的模式分析 | 第76-82页 |
·“专家+农户”的推广模式 | 第76-77页 |
·“专家+农业中介组织+农户”的推广模式 | 第77-78页 |
·“专家+龙头企业+农户”的推广模式 | 第78-80页 |
·“专家+市场+农户”的推广模式 | 第80页 |
·“专家+企业+基地+农户”的推广模式 | 第80-82页 |
·制约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推广的因素分析 | 第82-84页 |
·现有科技体制的制约 | 第82-83页 |
·现有经营模式的制约 | 第83页 |
·科技供求错位问题严重 | 第83-84页 |
·园区管理机构与农业科研及推广部门的有效沟通不足 | 第84页 |
·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大院建设相对滞后 | 第84页 |
·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机制创新的路径 | 第84-93页 |
·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机制创新的原则 | 第84-86页 |
·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的内在机理分析 | 第86-87页 |
·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机制创新的路径选择 | 第87-88页 |
·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机制创新的策略 | 第88-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6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与管理机制创新 | 第94-113页 |
·国外科技园区的管理模式及其经验借鉴 | 第94-102页 |
·世界科技园区的管理模式 | 第94-95页 |
·国外科技园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 第95-97页 |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现行管理模式 | 第97-100页 |
·国外科技园区的管理经验对我国管理农业科技园区的启示 | 第100-102页 |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 第102-106页 |
·以单一政府管理模式为主导,未建立起完善的管理调整机制 | 第102-104页 |
·政府行政管理者的观念约束着园区的跨越式发展 | 第104页 |
·农村社会保障缺失,导致园区用地紧张 | 第104页 |
·融资渠道窄,资金短缺问题严重 | 第104-106页 |
·机制不健全,缺乏优惠的政策配套体系 | 第106页 |
·农业科技园区管理机制创新路径 | 第106-111页 |
·农业科技园区管理机制创新的原则 | 第106-107页 |
·农业科技园区管理机制创新的路径 | 第107-111页 |
·农业科技园区管理机制创新的举措 | 第111-112页 |
·进一步弱化园区的行政管理,加大部门协调力度 | 第111页 |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推进税收体制改革 | 第111-112页 |
·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利益 | 第112页 |
·加大各种社会组织的建设力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 第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7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与土地利用机制创新 | 第113-123页 |
·农业科技园区土地利用机制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 第113-117页 |
·农业科技园区土地利用的现状 | 第113-114页 |
·现行土地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114-115页 |
·农业科技园区土地利用中问题分析 | 第115-117页 |
·农业科技园区土地利用制度创新 | 第117-123页 |
·农业科技园区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 第118页 |
·农业科园区土地利用机制创新的路径 | 第118-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页 |
8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与投融资机制创新 | 第123-134页 |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多元投融资机制的主要经验 | 第124-128页 |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资金来源多元化的主要措施 | 第124-126页 |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多元投融资发展的主要经验 | 第126-128页 |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投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28-131页 |
·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投融资现状 | 第128页 |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投融资总体发展状况 | 第128-130页 |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投融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130-131页 |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投融资机制创新的路径 | 第131-134页 |
·创新投资管理理念,健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体系 | 第131页 |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优化投融资政策环境 | 第131-132页 |
·科学规划建设方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 第132页 |
·完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体系 | 第132页 |
·引导建设农业资本市场 | 第132-133页 |
·加大园区自筹资金的规模 | 第133-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134页 |
9 农业科技园区创新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和林格尔为例 | 第134-141页 |
·内蒙古和林格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 | 第134-137页 |
·基本上形成了乳、肉、饲料和生物技术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 第134-135页 |
·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 第135-136页 |
·实行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模式 | 第136页 |
·形成了以企业投资为主的投融资体系 | 第136-137页 |
·科技中介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 第137页 |
·内蒙古和林格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中的问题及成因 | 第137-138页 |
·县域经济基础薄弱,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 第137页 |
·园区与大学和科研单位联系不紧密 | 第137-138页 |
·创新技术推广仍以政府推广模式为主 | 第138页 |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技术对接难度大 | 第138页 |
·内蒙古和林格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机制创新的对策 | 第138-141页 |
·加强组织领导,出台配套的优惠政策 | 第138-139页 |
·增加专项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 第139页 |
·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创新,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研发体系 | 第139页 |
·落实惠农惠牧政策,加强中介组织建设 | 第139-140页 |
·加强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业建设,营造园区创业环境 | 第140-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49页 |
作者简介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