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恐怖电影中的爱情思想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序言第7-9页
 1. 课题来源及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7-8页
 2. 本文的题旨论证与文化理论方法第8-9页
第一章 艺术恐怖美学—当代审美范畴研究第9-25页
 第一节 艺术恐怖美学历史与当代研究现状第10-17页
  1. 传统视觉文本中的“恐怖绘画”第10-14页
  2. 恐怖文学的兴起第14-16页
  3. 海内外当代艺术恐怖美学研究概述第16-17页
 第二节 恐怖电影的缘起与文化主题第17-21页
  1. 恐怖电影的缘起:作为类型电影和艺术风格的恐怖片第17-19页
  2. 恐怖电影的形态流变第19-20页
  3. 后现代恐怖电影:1960 年之后的心理化走向第20-21页
 第三节 恐怖电影与心理精神分析第21-25页
  1. 恐怖与悲剧、崇高、怪诞的异同第21-22页
  2. 观众反应论:恐惧、害怕与愉悦第22-24页
  3. 恐怖电影中的爱情:极致化的浪漫与创伤第24-25页
 注释第25页
第二章 恐怖电影中的爱情思想第25-30页
 第一节 电影与文化第25-28页
  1. 恐怖电影中的爱情悲剧色彩第25-26页
  2. “看”与“身体”的文化意义第26-28页
 第二节 爱情+恐怖第28-30页
  1. “别样”的爱情第28-29页
  2. 欲与罪第29-30页
 注释第30页
第三章 “我们是自己的魔鬼”?第30-34页
 第一节 大岛渚与《爱之亡灵》第30-33页
  1. 存在主义的爱情与道德禁忌第30-32页
  2. 人与幽灵共存的世界第32-33页
 第二节 《爱之亡灵》的恐怖美学第33-34页
  1. 封闭空间:特写·氛围第33页
  2. 雕刻时间的“季节感”第33-34页
 注释第34页
第四章 女性威胁论第34-42页
 第一节 《切肤之爱》,切肤之痛第35-39页
  1. 男性的渴望与焦虑第35-36页
  2. 影像叙事的“虚”与“实”第36-37页
  3. 视听层级设计第37-38页
  4. 从日式恐怖到全球影响第38-39页
 第二节 因爱成恨·爱之绝杀—《穆赫兰道》第39-41页
  1. 悚动梦境与精神分析第39-40页
  2. 爱情的意识形态第40-41页
 注释第41-42页
第五章 “美丽新世界”:权力与身体第42-48页
 第一节 一部没有尖叫与惊吓的恐怖片《吾肌吾肤》第42-45页
  1. 科技重塑“爱情”第42-43页
  2. 权力&身体第43-44页
  3. 爱,比死更冷酷法国影片《没有面孔的眼睛》第44-45页
 第二节 爱之悲情:《夜半歌声》第45-47页
  1. “惊骇”的革命者形象第45-46页
  2. “西学东渐”与现代性结果第46-47页
 注释第47-48页
第六章 在场与不在场的“他者”第48-53页
 第一节 隐秘情感:死了,都要爱第48-51页
  1. 意大利《死后的爱情/Buio Omega》第48-49页
  2. 香港《三更·回家》第49-51页
 第二节 毛骨悚然的爱情与“关心”第51-52页
  1. 中国大陆《诡爱》第51页
  2. 韩国《我的见鬼女友》第51-52页
 注释第52-53页
第七章 越界之爱与视觉消费第53-57页
 第一节 一份僵尸的爱情《惊情四百年》第54页
 第二节 泰国电影业的复苏之作《鬼妻》第54-55页
 第三节 视觉消费与欲望生产第55-56页
 注释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附件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康托的戏剧之道论演员与角色的结合
下一篇:陕西古代疫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