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萨北油田北三西剩余油分布及注采系统调整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前言第9-11页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1-23页
   ·油层沉积特征第11-15页
     ·河道砂体第13页
     ·三角洲内前缘砂体第13-14页
     ·三角洲外前缘砂体第14-15页
   ·开采简况研究第15-18页
     ·开发历程第15-16页
     ·目前开发状况第16-18页
   ·油田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及注采系统调整的潜力第18-23页
     ·一次萨尔图油层二次加密调整层系注水量进一步提高余地小第18-19页
     ·地层压力水平低,压力系统不合理第19-20页
     ·油层多向连通比例低第20页
     ·二次加密后薄差层、表外层动用状况仍然较差第20-21页
     ·套管损坏对注采完善程度影响较大第21-22页
     ·葡一组利用基础葡萄花层系后,对一次加密井网注采关系影响较大第22-23页
第二章 北三区西部多学科油藏研究第23-27页
   ·地质数据精细化处理第23-24页
   ·精细地质模型建立第24-25页
   ·改进属性建模流程第25页
   ·相渗曲线优选第25-26页
   ·历史拟合结果第26-27页
第三章 北三区西部剩余油分析第27-36页
   ·89个沉积单元动用状况分析第27-30页
     ·二类油层采出程度较低,低未水淹比例较大第29-30页
     ·三类油层采出程度较低,剩余油分布零散、复杂第30页
   ·不同砂体类型剩余油研究第30-32页
     ·低弯曲分流沉积砂体第31页
     ·高弯曲分流沉积砂体第31页
     ·内前缘相枝状三角洲沉积砂体第31-32页
     ·内前缘相过渡状三角洲沉积砂体第32页
     ·内前缘相坨状三角洲沉积砂体第32页
   ·剩余油类型第32-36页
     ·井网控制不住型剩余油第32-33页
     ·废弃河道遮挡型剩余油第33-34页
     ·河道边部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第34页
     ·窄条带状河道间遮挡型剩余油第34-35页
     ·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第35-36页
第四章 北三区西部注采系统调整方案编制及效果第36-57页
   ·注采系统调整目标及原则第36页
   ·一次加密调整层系注采系统调整五套方案的设计及优选第36-41页
     ·五套方案的设计第36-39页
     ·数值模拟预测方案对比结果第39-40页
     ·方案优选结果第40-41页
   ·萨尔图二次加密调整层系注采系统调整五套方案的设计及优选第41-45页
     ·五套方案的设计第41-43页
     ·数值模拟预测方案对比结果第43-45页
     ·方案优选结果第45页
   ·注采系统调整方案编制结果第45-48页
     ·注采系统调整补孔原则第46页
     ·注采系统调整补孔原则第46-48页
     ·封堵原则第48页
     ·转注及新钻井初期产能预测结果第48页
   ·封堵、转注对产量的影响第48-50页
     ·转注影响产量第48-49页
     ·封堵影响产量第49-50页
   ·开发效果预测第50-52页
     ·产量预测第50页
     ·采收率测算第50-51页
     ·射孔和投产第51-52页
   ·注采系统调整期间相应巩固措施制定第52-57页
     ·方案编制原则第52-53页
     ·精细注水调整,合理优化注采参数第53-54页
     ·结合注采受效情况,抓好油井提液措施第54页
     ·合理协调新老井关系,提高注采开发效果第54-56页
     ·注采系统调整取得的效果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62页
详细摘要第62-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磷酸钙在可注射组织工程骨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储液罐子结构振动台试验的数值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