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多吡啶铜配合物的合成及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1页
第一章 多吡啶类金属配合物与 DNA的相互作用研究第11-23页
   ·引言第11页
   ·DNA 的组成和结构第11-13页
   ·多吡啶类金属配合物第13页
   ·金属配合物及其核酸的反应第13-14页
     ·氧化还原反应第14页
     ·水解反应第14页
   ·多吡啶配合物与 DNA 的作用方式第14-16页
     ·非共价结合第14-15页
     ·共价结合第15页
     ·剪切作用第15-16页
   ·影响多吡啶配合物与 DNA 相互作用的因素第16-17页
     ·DNA 的结构第16页
     ·配合物的形状第16页
     ·插入配体第16页
     ·取代基的差异第16-17页
   ·多吡啶配合物与 DNA 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第17-20页
     ·光谱法第17-19页
     ·流体力学法第19页
     ·核磁共振分析法第19-20页
     ·电化学法第20页
   ·课题依据和创新点第20-23页
     ·课题依据第20-21页
     ·课题创新点第21-23页
第二章 [Cu(DPPZ)(L–Ser)]NO_3·H_2O 与鱼精 DNA 的相互作用研究第23-35页
   ·引言第23页
   ·实验部分第23-26页
     ·仪器与试剂第23-24页
     ·[Cu(DPPZ)(L–Ser)]NO_3·H_2O 的合成第24-26页
   ·结果与讨论第26-33页
     ·紫外图谱第26-28页
     ·共振光散射图谱第28-29页
     ·配合物与 DNA 的荧光猝灭光谱第29-30页
     ·最佳条件的选择第30-32页
     ·共存物质的影响第32页
     ·工作曲线与检测限第32-33页
   ·结论第33-35页
第三章 [Cu(DPPZ)(L–Met)]NO_3·H_2O 与鱼精 DNA 的相互作用研究第35-45页
   ·引言第35页
   ·实验部分第35-37页
     ·仪器与试剂第35-36页
     ·[Cu(DPPZ)(L–Met)]NO_3·H_2O 的合成及表征第36-37页
     ·[Cu(DPPZ)(L–Met)]NO_3·H_2O 与 DNA 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第37页
   ·结果与讨论第37-44页
     ·紫外图谱第37-39页
     ·共振光散射图谱第39-40页
     ·配合物对与 DNA-EB 的荧光猝灭光谱第40-41页
     ·最佳条件的选择第41-43页
     ·共存物质的影响第43页
     ·工作曲线与检测限第43-44页
   ·结论第44-45页
第四章 基于未修饰金纳米的生物传感器测定 DNA第45-57页
   ·引言第45页
   ·实验部分第45-47页
     ·仪器和试剂第45-46页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第46页
     ·实验方法第46-47页
   ·结果与讨论第47-54页
     ·共振光谱特性第47-48页
     ·吸收光谱特性第48-51页
     ·最佳条件的选择第51-54页
     ·工作曲线和检测限第54页
   ·结论第54-57页
第五章 表面活性剂和染料探针共振光散射法测定蛋白质第57-65页
   ·前言第57页
   ·实验部分第57-58页
     ·仪器与试剂第57-58页
     ·实验方法第58页
   ·结果与讨论第58-64页
     ·光谱特性及相互作用机理第58-60页
     ·最佳条件的选择第60-62页
     ·共存物质影响第62-63页
     ·工作曲线和检测限第63-64页
     ·分析应用第64页
   ·结论第64-65页
结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5页
致谢第75-77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酵母细胞内腔调控的无机纳米材料的生物合成及其应用
下一篇:TiO2、ZnO微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