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保护学论文--鱼病学论文

鳗弧菌Ⅵ型分泌系统(T6SS)的功能及调控研究

致谢第1-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41页
   ·鳗弧菌概述第15-27页
     ·生物学特性第15-17页
     ·鳗弧菌病第17-19页
     ·致病因子第19-27页
       ·运动力和趋化性第19-21页
       ·铁摄取系统第21-23页
       ·胞外产物第23-25页
       ·密度感应系统第25-27页
   ·Ⅵ型分泌系统概述第27-41页
     ·细菌分泌系统简介第27-29页
     ·Ⅵ型分泌系统的发现第29-30页
     ·Ⅵ型分泌系统的组成第30-34页
       ·T6SS 蛋白组分简介第31-32页
       ·T6SS 的结构蛋白第32-33页
       ·T6SS 的转运蛋白第33-34页
       ·T6SS 的分泌蛋白第34页
     ·Ⅵ型分泌系统的作用机制第34-37页
       ·T6SS 转运结构装配模型第34-35页
       ·T6SS 的作用机制第35-37页
     ·Ⅵ型分泌系统的调控第37-39页
     ·Ⅵ型分泌系统的功能研究进展第39-41页
       ·T6SS 可以增强细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第39页
       ·T6SS 可以提高细菌对宿主细胞的致病力第39-40页
       ·T6SS 的其他功能第40-41页
第二章 鳗弧菌Ⅵ型分泌系统(T6SS)的功能研究第41-91页
   ·鳗弧菌Ⅵ型分泌系统(T6SS)的操纵子结构分析第42-55页
     ·材料和方法第42-50页
       ·实验菌株和质粒第42页
       ·培养条件第42页
       ·染色体步移法克隆鳗弧菌 T6SS 启动子区第42-45页
       ·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可能的 T6SS 启动子区第45页
       ·鳗弧菌 T6SS 基因簇操纵子结构分析第45-50页
     ·结果第50-54页
       ·T6SS 上游启动子区扩增序列第50-51页
       ·T6SS 启动子区的生物信息学预测第51-52页
       ·T6SS 基因簇操纵子结构分析第52-54页
     ·小结和讨论第54-55页
   ·鳗弧菌 T6SS 的基因缺失突变株构建和表型特征检测第55-66页
     ·材料和方法第55-58页
       ·实验菌株和培养基第55页
       ·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第55-56页
       ·突变株在 TSB 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测定第56页
       ·突变株在缺铁基本培养基 M9 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测定第56-57页
       ·突变株的泳动能力检测第57页
       ·突变株的菌膜形成能力检测第57-58页
     ·结果第58-64页
       ·T6SS 基因缺失突变株在 TSB 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第58-60页
       ·突变株在缺铁基本培养基 M9 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第60-62页
       ·T6SS 基因缺失突变对泳动能力的影响第62-63页
       ·T6SS 基因缺失突变对菌膜生成能力的影响第63-64页
     ·小结与讨论第64-66页
   ·鳗弧菌 T6SS 的膜蛋白相互作用研究第66-84页
     ·材料和方法第66-76页
       ·实验菌株和材料第66-67页
       ·鳗弧菌 T6SS 跨膜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7-68页
       ·鳗弧菌 T6SS 跨膜蛋白的重组表达与纯化第68-71页
       ·重组表达蛋白的大鼠抗血清制备与效价测定第71-73页
         ·大鼠抗血清的制备第72-73页
         ·间接 Elisa 测定抗血清效价第73页
       ·免疫共沉淀法研究鳗弧菌 T6SS 膜蛋白的相互作用第73-76页
         ·共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3-74页
         ·目的蛋白的共表达第74页
         ·目的蛋白的体外结合实验第74页
         ·Western blot 分析蛋白的分泌和表达第74-76页
     ·结果第76-82页
       ·鳗弧菌 T6SS 跨膜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6-78页
       ·鳗弧菌 T6SS 膜蛋白基因的克隆第78页
       ·鳗弧菌 T6SS 蛋白 VAA113,VAA115,VAA120 的表达和共表达第78-79页
       ·蛋白 VAA113,VAA115,VAA120 的纯化和抗血清制备第79-80页
       ·蛋白 VAA113,VAA115,VAA120 的体外相互作用分析第80-82页
     ·小结与讨论第82-84页
   ·鳗弧菌 T6SS 分泌基质蛋白的检测第84-91页
     ·材料和方法第84-86页
       ·实验菌株和材料第84页
       ·鳗弧菌 T6SS 分泌蛋白 VAA017 的重组表达与纯化第84-85页
       ·VAA017 重组蛋白的大鼠抗血清制备与效价测定第85页
       ·鳗弧菌 VAA017 蛋白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 Western blot 检测第85页
       ·鳗弧菌 VAA017 蛋白分泌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85-86页
     ·结果第86-90页
       ·鳗弧菌 T6SS 分泌蛋白 VAA017 的重组表达第86页
       ·鳗弧菌 T6SS 分泌蛋白 VAA017 的纯化和抗血清制备第86-87页
       ·鳗弧菌 T6SS 分泌蛋白 VAA017 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检测第87-89页
       ·鳗弧菌 VAA017 蛋白分泌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89-90页
     ·小结与讨论第90-91页
第三章 鳗弧菌σ因子RpoN(σ~(54))和RpoS(σ~(38))的功能鉴定第91-122页
   ·鳗弧菌σ因子 RpoN(σ~(54))和 RpoS(σ~(38))的基因缺失突变株和互补株的构建第91-98页
     ·材料和方法第91-95页
       ·实验菌株、质粒及引物第91-93页
       ·rpoN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第93-95页
       ·rpoN基因缺失突变株的互补株构建第95页
       ·rpoS 基因缺失突变株和互补株的构建第95页
     ·结果第95-97页
       ·rpoN缺失突变株的鉴定第95-96页
       ·互补株ΔrpoN-C的鉴定第96-97页
     ·小结与讨论第97-98页
   ·鳗弧菌σ因子缺失突变株ΔrpoN和ΔrpoS的表型检测第98-117页
     ·材料和方法第98-101页
       ·实验菌株第98页
       ·突变株在 TSB 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测定第98页
       ·突变株在 TSB 培养基加铁螯合剂 DIP 下的生长曲线测定第98页
       ·突变株在基本培养基 M9 加铁螯合剂 DIP 下的生长曲线测定第98页
       ·突变株的泳动能力检测第98页
       ·突变株在扫描电镜(SEM)下鞭毛生成的检测第98页
       ·突变株的菌膜形成能力检测第98页
       ·突变株的胞外多糖形成能力检测第98-99页
       ·突变株的明胶酶活性检测第99页
       ·突变株的胞外金属蛋白酶 EmpA 分泌检测第99-100页
       ·突变株的抗生素敏感实验第100页
       ·rpoN识别结合位点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00-101页
     ·结果第101-113页
       ·突变株在 TSB 正常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第101页
       ·突变株在 TSB 加铁鳌合剂 DIP 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第101-102页
       ·突变株在基本培养基 M9 加铁鳌合剂 DIP 条件下的生长第102-104页
       ·突变株的泳动能力检测第104页
       ·突变株在扫描电镜(SEM)下鞭毛生成的检测第104-105页
       ·突变株的菌膜形成能力检测第105-106页
       ·突变株的胞外多糖形成能力检测第106-107页
       ·突变株的明胶酶活性检测第107-108页
       ·突变株的胞外金属蛋白酶 EmpA 分泌检测第108-109页
       ·突变株的抗生素敏感实验第109-110页
       ·鳗弧菌全基因组范围内分析查找rpoN识别结合位点第110-113页
     ·小结与讨论第113-117页
   ·鳗弧菌σ因子缺失突变株ΔrpoN和ΔrpoS的毒力检测第117-122页
     ·材料和方法第117-118页
       ·实验菌株第117页
       ·突变株的毒力检测第117-118页
     ·结果第118-120页
       ·ΔrpoN和ΔrpoS的浸泡攻毒实验第118页
       ·ΔrpoN和ΔrpoS的腹腔注射攻毒实验第118-119页
       ·ΔrpoN和ΔrpoS的体内存活实验第119-120页
     ·小结与讨论第120-122页
第四章 鳗弧菌T6SS和RpoN及RpoS的转录调控网络构建第122-135页
   ·鳗弧菌 T6SS 基因突变株的转录水平调控检测第122-127页
     ·材料和方法第122-124页
       ·实验菌株及试剂引物第122-123页
       ·突变株不同时期 cDNA 模板的制备第123页
       ·突变株转录水平的 qRT-PCR 检测第123-124页
     ·结果第124-126页
       ·突变株Δ110 的转录水平检测第124-125页
       ·突变株Δ117 的转录水平检测第125页
       ·突变株Δ120 的转录水平检测第125-126页
     ·小结与讨论第126-127页
   ·鳗弧菌Σ因子RpoN和RpoS的转录水平调控检测第127-132页
     ·材料和方法第127页
       ·实验菌株及引物第127页
       ·突变株ΔrpoN和ΔrpoS不同时期cDNA模板的制备第127页
       ·突变株ΔrpoN和ΔrpoS转录水平的qRT-PCR检测第127页
     ·结果第127-129页
       ·突变株ΔrpoN的转录水平检测第127-129页
       ·突变株ΔrpoS 的转录水平检测第129页
     ·小结与讨论第129-132页
   ·鳗弧菌T6SS与RpoN以及RpoS的调控网络构建第132-135页
     ·T6SS与RpoN的调控关系分析第132-133页
       ·RpoN对T6SS的调控第132页
       ·T6SS对RpoN的调控第132-133页
     ·T6SS 与 RpoS 的调控关系分析第133页
       ·RpoS 对 T6SS 的调控第133页
       ·T6SS对RpoN的调控第133页
     ·RpoN与RpoS的调控关系分析第133页
     ·RpoN与RpoS对QS的调控关系分析第133页
     ·T6SS与RpoN以及RpoS的调控网络构建第133-135页
第五章 结论第135-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60页
附录第160-165页
作者简历第165-1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芯柱—构造柱配筋砌块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紫菜叶状体遗传分析与PEPCK、PEPC在不同世代间的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