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术语縮略词对照表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 第13-19页 |
1. 动物来源 | 第13页 |
2. 器材及试剂 | 第13-14页 |
·主要器材 | 第13-14页 |
·主要试剂 | 第14页 |
3. 实验方法 | 第14-19页 |
·动物分组 | 第14页 |
·实验步骤 | 第14-15页 |
·施灸取穴 | 第15页 |
·施灸操作 | 第15-16页 |
·造模方法 | 第16-17页 |
·取材方法 | 第17页 |
·检测指标 | 第17-18页 |
·统计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19-25页 |
1. 一般状态观察 | 第19页 |
2. 体重变化情况 | 第19-20页 |
3. 食量变化情况 | 第20-21页 |
4. 尿D-木糖排泄率测定 | 第21-22页 |
5. 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 | 第22-23页 |
6. 血清CRF水平与NT水平 | 第23-25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5-42页 |
1. 中医学对FIGDs的认识 | 第25-26页 |
2. 西医学对FIGDs的研究 | 第26-31页 |
·CRF与FIGDs的关系 | 第28-30页 |
·NT与FIGDs | 第30-31页 |
3. 隔药饼灸治疗FIGDs的研究进展 | 第31-37页 |
·灸法治疗FIGDs的机理研究进展 | 第31-36页 |
·灸法双向调节胃肠动力 | 第32-33页 |
·灸法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与能效 | 第33-34页 |
·灸法调节内脏敏感性 | 第34页 |
·灸法调节心理应激 | 第34-35页 |
·灸法调节胃肠内环境 | 第35-36页 |
·隔药饼灸治疗FIGDs的临床研究进展 | 第36-37页 |
4. 实验取穴选方的依据 | 第37-38页 |
5. 隔药饼灸对功能性胃肠病大鼠CRF、NT的调节作用 | 第38-42页 |
·造模效果 | 第38页 |
·治疗效果 | 第38-39页 |
·隔药饼灸调节CRF、NT水平与其疗效的关系 | 第39-41页 |
·应激与炎症是FIGDs的病理机制 | 第39-40页 |
·隔药饼灸通过调节CRF、NT水平治疗FIGDs | 第40-41页 |
·隔药饼灸调节CRF、NT的可能机制 | 第41-42页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附录 | 第49-69页 |
文献综述1 | 第49-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文献综述2 | 第59-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