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明代心学思潮中罗洪先的身份体认与诗文创作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11页
第一章 罗念庵身份的追溯第11-28页
 第一节 关于身份第11-13页
 第二节 罗念庵的身份定位第13-28页
  一、 外在归属——与阳明学派关系梳理第13-19页
  二、 内在期求——自我觉醒与王阳明的关系第19-28页
第二章 罗念庵身份的焦虑第28-63页
 第一节 缘起:多重矛盾第28-45页
  一、 政治生态的恶化第28-34页
  二、 阶层的分化与流动第34-43页
  三、 地域危机第43-45页
 第二节 形式:多元身份下的践行第45-63页
  一、 罗念庵的政治生活第45-51页
  二、 罗念庵的经济生活第51-55页
  三、 罗念庵的乡土活动第55-59页
  四、 罗念庵的学术活动第59-63页
第三章 罗念庵身份的突围第63-86页
 第一节 沉积期第64-67页
 第二节 图变期第67-79页
  一、 对见在良知说的吸收批判第67-74页
  二、 对良知归寂说的吸收批判第74-79页
 第三节 自立期第79-86页
  一、 收摄保聚第79-82页
  二、 纯学精神第82-86页
第四章 罗念庵身份体认进程中的诗文创作第86-107页
 第一节 诗文思想流变第86-93页
  一、 模仿期—诗文思想之沉积第86-89页
  二、 讲磨期—诗文思想之图变第89-92页
  三、 无意期—诗文思想之自立第92-93页
 第二节 诗文创作特点第93-101页
  一、 诗文多寓理第93-96页
  二、 贴近现实,凸显自我第96-99页
  三、 沉郁与安恬的混搭第99-101页
 第三节 罗念庵诗文题材分析第101-107页
  一、 游记文第101-103页
  二、 山水田园诗第103-107页
结语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3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13-114页
后记第114-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纤维蛋白凝胶包埋下多孔支架上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下一篇:赵怀玉及其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