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4页 |
| ·风能发展与风能资源 | 第11-13页 |
| ·发展风力发电的重要意义 | 第13-14页 |
| ·风力发电的发展与现状 | 第14-16页 |
| ·风力发电机组在结构建模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基于分析力学建模 | 第16-17页 |
| ·基于有限元法建模 | 第17页 |
| ·基于多体动力学建模 | 第17页 |
| ·多体动力学与有限元法结合 | 第17页 |
| ·当前风机设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多体动力学的理论基础及仿真工具 | 第19-31页 |
| ·多体动力学的研究现状 | 第19页 |
| ·多体系统动力学 | 第19-20页 |
| ·多刚性体系统动力学 | 第19-20页 |
| ·多柔性体系统动力学 | 第20页 |
| ·多体动力学的微分方程 | 第20-22页 |
| ·运动方程 | 第20-21页 |
| ·固有频率与振型 | 第21-22页 |
| ·有限元理论 | 第22-25页 |
| ·有限元方法基础 | 第23-25页 |
| ·等参单元 | 第25页 |
| ·超单元理论 | 第25-27页 |
| ·部件模态缩聚过程 | 第25-27页 |
| ·部件模态综合过程 | 第27页 |
| ·SAMCEF for Wind Turbines 软件与 Pro_E 软件联合仿真 | 第27-30页 |
|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柔性体多体动力学 | 第27-28页 |
| ·参数化模型 | 第28页 |
| ·空气动力学分析 | 第28-29页 |
| ·控制系统建模 | 第29页 |
| ·强大的后处理能力 | 第29页 |
| ·S4WT 的优势 | 第29页 |
| ·联合仿真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建模 | 第31-40页 |
| ·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建模 | 第31-34页 |
| ·风力发电机组的轮毂建模 | 第34-35页 |
| ·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轴建模 | 第35-36页 |
| ·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底盘与轴承建模座 | 第36-37页 |
| ·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建模 | 第37页 |
| ·风力发电机组的齿轮箱建模 | 第37-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风力机组关键零部件的动力学分析 | 第40-62页 |
| ·机舱底盘的动力学分析 | 第40-48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创建 | 第40-41页 |
| ·超单元模型的创建 | 第41-42页 |
| ·超单元与有限元模态分析对比 | 第42-48页 |
| ·轮毂主轴的动力学分析 | 第48-56页 |
| ·有限元建模 | 第49页 |
| ·超单元模型的创建 | 第49-50页 |
| ·超单元与有限元模态分析对比 | 第50-56页 |
| ·风电齿轮箱的动力学分析 | 第56-61页 |
| ·齿轮箱静态计算-负载分布分析 | 第57-58页 |
| ·齿轮箱的模态分析 | 第58-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五章 整机高精度一体化多体动力学分析与载荷计算 | 第62-82页 |
| ·风力发电机组坐标系的建立 | 第62-64页 |
| ·风力发电机组高精度模型的创建 | 第64-65页 |
| ·风力发电机组整机模态分析 | 第65-67页 |
| ·极限载荷 | 第67-72页 |
| ·风模型的建立 | 第67-69页 |
| ·载荷计算 | 第69-72页 |
| ·传动系统认证 | 第72-80页 |
| ·模态分析结果 | 第72-75页 |
| ·坎贝尔图 | 第75-76页 |
| ·瞬态分析 | 第76-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82-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