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发展与现状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6页 |
第二章 理论计算方法简介 | 第16-26页 |
·理论模型 | 第16-18页 |
·超共轭作用 | 第16页 |
·超键作用 | 第16-17页 |
·Dewar-Chatt-Duncanson 模型 | 第17-18页 |
·理论计算方法 | 第18-20页 |
·HF 自洽场方法 | 第18页 |
·半经验方法 | 第18页 |
·密度泛函方法(DFT) | 第18页 |
·微扰理论(MPn) | 第18-19页 |
·自然键轨道(NBO)理论 | 第19页 |
·分子内原子(Atoms in Molecules,AIM)理论 | 第19-20页 |
·基组的选择 | 第20-21页 |
·全电子基组 | 第20页 |
·赝势基组 | 第20页 |
·极化(polarization)函数 | 第20-21页 |
·弥散函数(diffuse)的使用 | 第21页 |
·计算量子化学中经常用到的软件 | 第21-22页 |
·Gaussian0912 | 第21页 |
·NBO 5.0 | 第21页 |
·AIM200012 | 第21页 |
·Multiwfn 3.0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6页 |
第三章 H_2O/ H_2S 分子与 AgCl/CuCl 之间的二重相互作用: 类似于金键的铜/银键 | 第26-44页 |
·前言 | 第26-27页 |
·理论计算方法 | 第27-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7页 |
·几何结构,伸缩频率和键能 | 第28-30页 |
·自然键轨道分析(NBO) | 第30-34页 |
·AIM 分析 | 第34-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4页 |
第四章 C_2H_2/C_2H_4分子与 AgCl/CuCl 之间的π型相互作用: 类似于金键的铜/银键 | 第44-62页 |
·前言 | 第44-45页 |
·理论计算方法 | 第45-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7页 |
·几何结构,伸缩频率和键能 | 第46-49页 |
·自然键轨道分析(NBO) | 第49-52页 |
·AIM 分析以及复合物分子结构分析 | 第52-55页 |
·复合物分子的分子轨道相互作用图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第五章 铜银金键与氢键之间协同作用的理论研究 | 第62-68页 |
·前言 | 第62页 |
·理论计算方法 | 第62-6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3-65页 |
·几何结构 | 第63-64页 |
·能量分析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第六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0页 |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