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论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2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页
   ·研究现状分析第9-11页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1-12页
第二章 个人信息权理论研究的前提——个人信息权的界定第12-18页
   ·个人信息的概念及特征第12-14页
     ·个人信息的概念第12-13页
     ·个人信息的特征第13-14页
   ·个人信息权独立成权的原因分析及概念认定第14-18页
     ·作为权利客体的个人信息第15-16页
     ·个人信息权能够独立成权第16-17页
     ·个人信息权的概念第17-18页
第三章 个人信息权人格权法保护的基础——个人信息权人格属性的论证第18-38页
   ·个人信息权属性认定的困境第18-26页
     ·权利属性同利益属性的关系第18页
     ·个人信息权中的双重利益第18-25页
     ·个人信息权双重利益在个人信息权属性认定上的困境第25-26页
   ·个人信息权属性认定的比较法研究第26-29页
     ·美国法模式第26-28页
     ·德国法模式第28-29页
   ·我国学者关于个人信息权属性认定的不同学说第29-33页
     ·财产属性学说第29-31页
     ·人格属性学说第31-33页
   ·个人信息权人格属性的认定第33-38页
     ·个人信息权财产属性学说的评析第33-34页
     ·个人信息权人格属性学说的选择第34-38页
第四章 个人信息权侵权法的救济——个人信息权侵权行为的规制第38-46页
   ·个人信息权侵权的归责原则第38-41页
     ·比较法上个人信息权侵权归责原则第38-39页
     ·我国个人信息权侵权归责原则的不同学说第39-40页
     ·我国个人信息权侵权归责原则的应然选择第40-41页
   ·个人信息权侵权的构成要件及减轻、免责事由第41-44页
     ·个人信息权侵权构成要件分析第41-42页
     ·个人信息权侵权减轻、免责事由分析第42-44页
   ·个人信息权侵权的责任范围及责任承担方式第44-46页
     ·个人信息权侵权的责任范围第44-45页
     ·个人信息权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第45-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0-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知识产权的制度创新
下一篇:房屋买卖合同风险负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