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6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4页 |
| 第一节 鱼类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 1 杂交育种定义 | 第16页 |
| 2 鱼类杂交育种概况 | 第16-19页 |
| 3 杂交育种在鱼类生产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 第二节 分子遗传标记在鱼类杂交中的应用 | 第21-28页 |
| 1 RAPD | 第22-23页 |
| 2 AFLP | 第23-24页 |
| 3 SSR | 第24-25页 |
| 4 mtDNA | 第25-26页 |
| 5 SRAP | 第26-28页 |
| 第三节 乌鳢和斑鳢的研究背景 | 第28-32页 |
| 1 乌鳢和斑鳢的资源状况 | 第28页 |
| 2 乌鳢和斑鳢的养殖现状 | 第28-29页 |
| 3 乌鳢和斑鳢的研究概况 | 第29-30页 |
| 4 乌鳢和斑鳢的杂交 | 第30-32页 |
| 第四节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2-34页 |
| 第二章 斑鳢和乌鳢杂交的分子依据 | 第34-61页 |
| 第一节 斑鳢和乌鳢的COI和16S分析 | 第35-49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5-38页 |
| 2 结果 | 第38-46页 |
| 3 讨论 | 第46-49页 |
| 第二节 斑鳢和乌鳢的ITS分析 | 第49-61页 |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49-53页 |
| 2 结果分析 | 第53-59页 |
| 3 讨论 | 第59-61页 |
| 第三章 斑鳢、乌鳢和杂交鳢线粒体全基因组研究 | 第61-75页 |
| 1 材料 | 第62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62-65页 |
| 3 结果和讨论 | 第65-75页 |
| 第四章 斑鳢、乌鳢及杂交种(斑鳢♀×乌鳢♂)遗传结构的SRAP分析 | 第75-82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5-76页 |
| 2 实验结果 | 第76-80页 |
| 3 讨论 | 第80-82页 |
| 第五章 杂交F2与亲本F1的遗传信息传递初探 | 第82-95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82-84页 |
| 2 结果 | 第84-93页 |
| 3 讨论 | 第93-95页 |
| 第六章 5个乌鳢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95-104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95-97页 |
| 2 结果 | 第97-102页 |
| 3 讨论 | 第102-104页 |
| 结论 | 第104-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29页 |
| 附录 | 第129-139页 |
| 科研成果 | 第139-140页 |
| 致谢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