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20页 |
·国内外大豆蚜习性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外大豆蚜防治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外大豆蚜天敌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中华草蛉的研究与利用 | 第16-17页 |
·印度三叉蚜茧蜂的研究与利用 | 第17-18页 |
·现阶段天敌利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Holling 模型与 Hassell-Varley 模型的应用 | 第19页 |
·利用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昆虫协同防控害虫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捕食性天敌优势种的确立 | 第21-24页 |
·试验设计 | 第21页 |
·捕食性天敌优势种的筛选 | 第21页 |
·捕食性天敌优势种的确立 | 第21页 |
·结果 | 第21-23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草蛉、蚜茧蜂对大豆蚜的功能反应测定 | 第24-32页 |
·试验设计 | 第24-26页 |
·供试寄主植物 | 第24页 |
·供试虫源 | 第24页 |
·试验内容 | 第24-26页 |
·结果 | 第26-30页 |
·中华草蛉对大豆蚜的功能反应 | 第26-27页 |
·中华草蛉 3 龄幼虫对大豆蚜 Holling Ⅱ模型及 Hassell-Varley 模型的拟合18 | 第27-28页 |
·印度三叉蚜茧蜂对大豆蚜虫的控制效果 | 第28-29页 |
·两种天敌共同存在时对大豆蚜虫种群数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30-32页 |
第四章 田间人工环境下不同天敌施用方法对蚜虫的控制作用 | 第32-35页 |
·试验设计 | 第32页 |
·试验地点、材料及设备 | 第32页 |
·试验方法 | 第32页 |
·结果 | 第32-33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33-35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35-37页 |
·讨论 | 第35-36页 |
·全文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作者简历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