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患者痰瘀证候临床特征及其预后价值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9-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综述一 慢性心衰与痰、瘀的研究概述 | 第11-19页 |
1 慢性心衰中医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 痰证的传统认识与现代研究 | 第12-13页 |
·痰证的产生 | 第12-13页 |
·痰证的现代研究 | 第13页 |
3 瘀证的传统认识与现代研究 | 第13-16页 |
·瘀证的产生 | 第14页 |
·瘀证的现代研究 | 第14-16页 |
4 痰与瘀 | 第16-19页 |
·痰瘀同源 | 第16页 |
·痰瘀同病 | 第16-17页 |
·痰瘀同治 | 第17-19页 |
综述二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客观化指标研究进展 | 第19-26页 |
1 慢性心衰中医辨证分型的现状 | 第19-20页 |
2 慢性心衰中医证型的客观化研究 | 第20-26页 |
·整体功能 | 第21-22页 |
·生物学指标 | 第22-24页 |
·分子基因水平 | 第24-26页 |
前言 | 第26-28页 |
临床研究 | 第28-62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28-33页 |
·病例来源 | 第28页 |
·诊断标准 | 第28-31页 |
·纳入标准 | 第31页 |
·排除标准 | 第31-32页 |
·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2 结果 | 第33-58页 |
·一般情况 | 第33-34页 |
·终点事件生存分析 | 第34-37页 |
·中医证型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58页 |
3 讨论 | 第58-62页 |
·终点事件生存分析 | 第58-59页 |
·中医证型客观化指标研究 | 第59-61页 |
·总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个人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