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论文

地下水与陆面蒸散相互作用的模型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研究背景第11页
   ·研究现状第11-17页
     ·地下水与植被的相互作用第12-14页
     ·地下水与蒸发的相互作用第14-15页
     ·生态水文模型第15-17页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17-19页
     ·研究内容第17-18页
     ·创新点第18-19页
第2章 开采井夺取潜水蒸发的稳定流模型第19-55页
   ·问题的提出第19-20页
   ·单井开采稳定流模型第20-32页
     ·模型假设和数学描述第20-22页
     ·地下水位的解析解第22-23页
     ·对流运移时间的解析解第23-25页
     ·数值模拟验证第25-28页
     ·若干讨论第28-32页
   ·群井开采稳定流的解析模型第32-54页
     ·数学模型第32-35页
     ·三种条件下的解析解第35-39页
     ·理想圆形水源地的算例分析第39-45页
     ·与单井模型的对比分析第45-48页
     ·非线性蒸发的 Runge-Kutta 解第48-51页
     ·模型的局限性第51-54页
   ·小结第54-55页
第3章 动态潜水蒸发与非稳定井流的耦合模型第55-87页
   ·周期性气候条件下地下水动态特征第55-69页
     ·鄂尔多斯高原地下水动态特征第55-57页
     ·解译地下水动态的概念模型第57-59页
     ·典型观测孔的周期动态模拟分析第59-62页
     ·天然周期动态的参数敏感性第62-67页
     ·天然周期动态的气候敏感性第67-69页
   ·单井开采的动态叠加模型第69-75页
     ·模型的描述第69-70页
     ·数值模拟方法第70-72页
     ·参数敏感性分析第72-75页
   ·群井开采的动态模型—以鄂尔多斯哈头才当水源地为例第75-82页
     ·群井的布置方式第75-76页
     ·群井开采动态模拟第76-80页
     ·零蒸发区分析第80-82页
   ·大口井夺取蒸发的动态模型第82-87页
     ·大口井问题的描述第82-83页
     ·大口井数值模型的处理第83-84页
     ·数值解随井径的变化第84-85页
     ·若干讨论第85-87页
第4章 干旱区湖泊蒸发与大口井的模型类比分析第87-97页
   ·问题的提出第87-88页
   ·湖泊与大口井的类似特征及不同点第88页
   ·潜水含水层的湖泊蒸发模型第88-92页
     ·概念模型第88-89页
     ·数值模拟第89-92页
   ·有越流含水层的湖泊蒸发模型第92-97页
     ·概念模型第92-93页
     ·大口井的越流问题第93-95页
     ·湖泊蒸发的越流问题第95-96页
     ·若干讨论第96-97页
第5章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群与地下水流场的耦合模型第97-111页
   ·巴丹吉林沙漠概况第97-98页
   ·典型湖泊温盐剖面及其指示意义第98-106页
     ·湖水测量与数据处理第98-100页
     ·温度剖面特征第100-103页
     ·矿化度的剖面分布特征第103-104页
     ·盐湖剖面特征的指示意义第104-106页
   ·区域含水层结构模型第106-107页
   ·数值模型中湖泊的处理方法第107-108页
   ·地下水流场的模拟结果第108-110页
   ·小结第110-111页
第6章 结论第111-113页
附录 Ⅰ 单井开采稳定流模型的求解第113-115页
附录 Ⅱ 计算运移时间的 MATLAB 程序第115-117页
附录 Ⅲ Denis and Motz (1998)解的改编第117-119页
附录 Ⅳ 非线性蒸发的 Runge-Kutta 解第119-121页
致谢第121-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1页
作者简介第131-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本体的地理空间信息移动位置服务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澳大利亚大堡礁海域近15万年沉积记录及古气候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