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图表目录 | 第9-10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5页 |
| ·研究的缘起 | 第10-13页 |
|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 ·略论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 ·研究过程概述 | 第22-23页 |
| ·文章结构安排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西山村与东平村:田野地点概况 | 第25-39页 |
| ·初入西山村 | 第25-28页 |
| ·涉县与林州的历史沿革 | 第28-30页 |
| ·气候与河流 | 第30-32页 |
| ·灾荒频仍的区域 | 第32-35页 |
| ·村落简介 | 第35-39页 |
| 第三章 水渠建设与灌区形成 | 第39-61页 |
| ·传统时代的治水 | 第39-40页 |
| ·建国后的农田水利建设 | 第40-45页 |
| ·红旗渠的兴建 | 第45-58页 |
| ·区域水利工程的现状 | 第58-61页 |
| 第四章 边界何在:非完全水利社会的平常生活 | 第61-83页 |
| ·空间的区隔与联系 | 第61-67页 |
| ·社会生活的区隔与联系 | 第67-83页 |
| 第五章 稻之何来:生计方式的改变与成为文化要素的水稻 | 第83-101页 |
| ·造田与失水 | 第83-87页 |
| ·农田现状与种植结构 | 第87-92页 |
| ·麦稻之别 | 第92-101页 |
| 第六章 何以为“战”:村落纠纷的逻辑转变 | 第101-119页 |
| ·土地与上访:1973年—1978年 | 第101-107页 |
| ·水稻与土炮:1998年—1999年 | 第107-119页 |
| 第七章 安得宁乎:国家、村落政治精英与现代化冲击 | 第119-128页 |
| ·当地人的视角:上游管理局的成立与功能 | 第119-122页 |
| ·离村干部与返村干部 | 第122-125页 |
| ·村落的凋敝? | 第125-128页 |
| 第八章 结论 | 第128-1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1-137页 |
| 研究过程摘要 | 第137-138页 |
| 致谢 | 第138-139页 |
| 作者简历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