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糖料作物论文--芦粟(糖高粱)论文

农杆菌介导甜高粱Bar基因再生体系建立及水稻EIS基因转化研究

摘要第1-14页
Abstract第14-1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6-26页
 1 甜高粱研究概况第16-20页
   ·甜高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第16-18页
   ·甜高粱遗传转化研究进展第18-19页
   ·Bar 基因遗传转化研究进展第19-20页
 2 水稻研究概况第20-21页
   ·水稻组织培养研究进展第20页
   ·水稻遗传转化研究进展第20-21页
 3 EIS 基因研究概况第21-23页
   ·EIS 基因的作用机理第22页
   ·EIS 基因的研究进展第22-23页
   ·EHEC O157:H7 疫苗的研究进展第23页
 4 农杆菌转化法概况第23-24页
   ·农杆菌转化的机理第23-24页
   ·农杆菌介导植物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第24页
 5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4-26页
   ·研究目的第24-25页
   ·研究意义第25-26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6-35页
 1 农杆菌介导甜高粱 Bar 基因再生体系建立第26-30页
   ·试验材料第26页
   ·培养基第26-28页
   ·外植体的消毒与愈伤组织诱导第28-29页
   ·愈伤组织继代与分化第29页
   ·再生苗生根、移栽与再生植株的获得第29页
   ·潮霉素浓度筛选第29页
   ·农杆菌悬液的制备第29-30页
   ·农杆菌介导甜高粱 Bar 基因转化第30页
   ·抗性愈伤的筛选与分化第30页
 2 水稻再生体系建立及 EIS 基因的农杆菌转化第30-35页
   ·试验材料第30-31页
   ·培养基第31-32页
   ·水稻再生体系建立第32页
   ·EIS 基因的载体构建与鉴定第32-34页
   ·农杆菌介导水稻 EIS 基因转化第34页
   ·数据分析第34-35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5-73页
 1 甜高粱不同外植体愈伤诱导差异分析第35-47页
   ·不同处理对成熟种子愈伤诱导的影响第35-37页
   ·不同基因型和不同培养基对幼穗愈伤诱导的影响第37-40页
   ·不同基因型和不同取材时期对幼胚愈伤诱导的影响第40-47页
 2 甜高粱不同外植体愈伤化差异分析第47-53页
   ·不同基因型和不同培养基对成熟种子愈伤分化的影响第47-48页
   ·不同基因型和不同培养基对幼穗愈伤分化的影响第48-50页
   ·不同基因型和不同培养基对幼胚愈伤分化的影响第50-53页
   ·不同外植体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第53页
 3 甜高粱再生苗生根、移栽与再生植株的获得第53-58页
   ·甜高粱成熟种子再生苗的生根、移栽与再生植株的获得第53-54页
   ·甜高粱幼穗再生苗的生根、移栽与再生植株的获得第54-55页
   ·甜高粱幼胚再生苗的生根、移栽与再生植株获得第55页
   ·甜高粱幼胚再生植株性状田间调查第55-58页
 4 甜高粱转 Bar 基因研究第58-61页
   ·潮霉素浓度筛选第58-59页
   ·不同受体材料对高粱遗传转化的影响第59-60页
   ·不同基因型对高粱遗传转化的影响第60-61页
 5 水稻成熟种子再生的影响因素第61-65页
   ·不同消毒方法对水稻成熟种子愈伤诱导的影响第61-62页
   ·不同光照培养条件对水稻成熟种子愈伤诱导的影响第62-63页
   ·不同培养基对水稻成熟种子愈伤诱导的影响第63-64页
   ·不同继代时长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第64-65页
 6 水稻再生苗的生根、移栽与再生植株获得第65-66页
 7 含EIS 基因转化载体的构建与鉴定第66-68页
   ·中间载体 pUC19-EIS 的构建与鉴定第66-67页
   ·植物表达载体 pCAMBIA1300-EIS 的构建与鉴定第67-68页
   ·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与鉴定第68页
 8 农杆菌介导水稻转 EIS 基因研究第68-71页
 9 水稻 T0 代转基因植株 PCR 检测第71-73页
第四章 讨论第73-76页
 1 褐变对甜高粱植株再生的影响第73页
 2 外植体类型对甜高粱植株再生的影响第73-74页
 3 基因型对甜高粱植株再生的影响第74页
 4 不同培养条件对水稻成熟种子植株再生的影响第74-75页
 5 影响甜高粱遗传转化率的因素第75-76页
第五章 结论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7页
致谢第87-88页
附录Ⅰ 本文所用缩略词——中英文对照第88-89页
附录Ⅱ 所用基本培养基成分和主要试剂的配制第89-92页
附录Ⅲ 质粒提取、DNA 回收纯化及电击感受态制备的步骤第92-94页
附录Ⅳ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过程第94-95页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Jensen模型的冬小麦非充分灌溉研究
下一篇:水稻垩白基因定位及垩白遗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