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 一、北方城市 | 第11页 |
| 二、高校 | 第11页 |
| 三、景观 | 第11页 |
| 四、色彩 | 第11页 |
| 五、校园景观色彩 | 第11-12页 |
| 第三节 色彩的效应 | 第12-13页 |
| 一、色彩的物理效应 | 第12页 |
| 二、色彩的生理效应 | 第12页 |
| 三、色彩的心理效应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北方高校校园景观色彩设计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13-19页 |
| 第一节 现状分析 | 第13-15页 |
| 一、北方高校校园建筑色彩现状 | 第13-14页 |
| (一)建筑色彩单一 | 第13页 |
| (二)新旧建筑色彩不协调 | 第13页 |
| (三)建筑色彩杂乱 | 第13-14页 |
| 二、北方高校校园环境色彩现状 | 第14-15页 |
| (一)景观色彩单一 | 第14页 |
| (二)地域特色不足 | 第14页 |
| (三)夜间照明系统不合理 | 第14-15页 |
| 第二节 影响因素分析 | 第15-19页 |
| 一、地域因素 | 第15-16页 |
| (一)地理位置 | 第15-16页 |
| (二)气候条件 | 第16页 |
| 二、文化因素 | 第16-17页 |
| (一)历史文化 | 第16页 |
| (二)民族文化 | 第16-17页 |
| (三)学校自身特色文化 | 第17页 |
| (四)学校体制文化 | 第17页 |
| 三、人文因素 | 第17-19页 |
| (一)设计师个人风格 | 第18页 |
| (二)高校管理级别 | 第18页 |
| (三)建筑使用性质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北方高校校园景观色彩设计原则 | 第19-22页 |
| 第一节 以校为本原则 | 第19页 |
| 第二节 突出北方校园的地域特色原则 | 第19-20页 |
| 第三节 校园色彩的整体规划原则 | 第20-21页 |
| 第四节 校园功能区域的相应色系原则 | 第21-22页 |
| 一、办公教学区 | 第21页 |
| 二、生活区域 | 第21页 |
| 三、广场、休闲区 | 第21页 |
| 四、附属设施区域 | 第21-22页 |
| 第四章 北方高校校园景观色彩设计方法 | 第22-29页 |
| 第一节 以自然色彩为主调的方法 | 第22页 |
| 一、注重自然色彩的华丽与朴素密切关系 | 第22页 |
| 二、主景背景与季相景色相互搭配 | 第22页 |
| 第二节 以人为色彩为主的方法 | 第22-23页 |
| 第三节 以突出北方校园的地域特色的方法 | 第23-29页 |
| 一、暖色系的建筑景观 | 第24页 |
| 二、变化丰富的水体景观 | 第24-26页 |
| (一)水景观自然的亲和力 | 第25页 |
| (二)水体造景的基本搭配 | 第25页 |
| (三)关注水体生物景观色彩的丰富多样性 | 第25-26页 |
| 三、色彩丰富的路面铺装 | 第26-27页 |
| (一)造景色彩形态丰富的校园路面铺装 | 第26页 |
| (二)依靠园林小品、园林植物创造地面色彩效果 | 第26-27页 |
| 四、校园景观夜景照明 | 第27-29页 |
| (一)夜景照明为景观环境色彩提供基础照明 | 第27页 |
| (二)渲染景观环境的艺术色彩气氛 | 第27-28页 |
| (三)为环境提供必要的指示性、导向性与装饰性功能 | 第28-29页 |
| 第五章 实践分析——以吉林动画学院为例 | 第29-35页 |
| 第一节 学院概况 | 第29页 |
| 第二节 吉林动画学院景观色彩设计思考 | 第29-32页 |
| 一、体现北方校园景观独特地域色彩特色 | 第29-31页 |
| 二、标志性人文景观色彩特色 | 第31页 |
| 三、校园景观中功能分区的相应色系 | 第31-32页 |
| (一)办公、教学区域: | 第31-32页 |
| (二)生活区域: | 第32页 |
| (三)餐饮、休闲区域: | 第32页 |
| (四)附属设施: | 第32页 |
| 第三节 吉林动画学院景观色彩设计不足及建议 | 第32-35页 |
| 一、冬季校园色彩暗淡 | 第32-33页 |
| 二、校园水景观缺乏 | 第33页 |
| 三、休闲广场与校园分离 | 第33页 |
| 四、夜间照明色彩匮乏 | 第33-35页 |
| 结论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