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智能化母线的设计及实现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 ·GIS母线智能化的背景及发展 | 第9-11页 |
| ·智能GIS的背景和发展 | 第9页 |
| ·GIS母线概述 | 第9-10页 |
| ·GIS母线智能化的现状及发展 | 第10-11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项目内容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项目内容 | 第11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11-13页 |
| 第2章 智能化GIS母线的技术基础 | 第13-17页 |
| ·SF6气体 | 第13页 |
| ·GIS母线在线监测 | 第13-15页 |
| ·SF6气体密度传感器 | 第14-15页 |
| ·电接触技术的现状 | 第15-16页 |
| ·梅花触头连接 | 第15-16页 |
| ·表带触指连接 | 第16页 |
| ·弹簧触指连接 | 第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第3章 智能化GIS母线的设计 | 第17-35页 |
| ·智能化GIS母线的基本功能组成 | 第17-21页 |
| ·技术参数 | 第17页 |
| ·基本结构 | 第17-20页 |
| ·SF6气体密度在线监测 | 第20-21页 |
| ·一次结构设计 | 第21-27页 |
| ·壳体材料的选择 | 第21页 |
| ·壳体壁厚计算 | 第21-22页 |
| ·绝缘距离计算 | 第22-23页 |
| ·导体温升计算 | 第23-24页 |
| ·导体电动力计算 | 第24-25页 |
| ·弹簧触指连接设计 | 第25-27页 |
| ·SF6气体密度在线监测设计 | 第27-34页 |
| ·传感器的选择 | 第27-29页 |
| ·主要电路模块设计 | 第29-33页 |
| ·软件设计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4章 新型GIS母线的电场仿真分析 | 第35-53页 |
| ·电场仿真分析简介 | 第35-37页 |
| ·ELECNET简介 | 第35-36页 |
| ·电场仿真计算的一般步骤 | 第36-37页 |
| ·电场计算 | 第37-53页 |
| ·预加参数 | 第37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37-41页 |
| ·模型的移动 | 第37-38页 |
| ·建立新材料 | 第38-40页 |
| ·建立SF6实体和空气实体 | 第40-41页 |
| ·参数的设定 | 第41-44页 |
| ·边界条件 | 第41页 |
| ·电极设定 | 第41-42页 |
| ·网格设定 | 第42-44页 |
| ·求解 | 第44-45页 |
| ·后处理 | 第45-51页 |
| ·RESULTS窗口 | 第45-46页 |
| ·FIELD页面 | 第46-50页 |
| ·使用工具获得数据 | 第50-51页 |
| ·计算结论 | 第51-53页 |
| 第5章 新型GIS母线的试验 | 第53-62页 |
| ·温升试验 | 第53-56页 |
| ·温升测试点 | 第53页 |
| ·试验结果 | 第53-56页 |
| ·绝缘试验 | 第56-61页 |
| ·工频耐压试验 | 第56-57页 |
| ·雷电冲击耐压试验 | 第57-61页 |
| ·短时耐受电流和峰值耐受电流试验 | 第61页 |
| ·试验结果 | 第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2页 |
| ·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