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与论文创新点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8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8-19页 |
·关键概念的界定 | 第19-22页 |
·新生代农民工 | 第19-20页 |
·中小企业 | 第20-22页 |
第2章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综述 | 第22-28页 |
·人力资源管理内涵 | 第22-23页 |
·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 | 第22页 |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特点 | 第22-23页 |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 第23页 |
·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 | 第23-26页 |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 第24页 |
·梅奥的霍桑试验 | 第24-25页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25页 |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 第25-26页 |
·麦格雷戈的 X 理论和 Y 理论 | 第26页 |
·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与中小企业用工情况分析 | 第28-39页 |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 | 第28-32页 |
·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 | 第28-29页 |
·消费观念更加开放 | 第29-30页 |
·生活目标明显转移 | 第30页 |
·生活方式差别显著 | 第30-31页 |
·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 第31-32页 |
·中小企业用工情况分析 | 第32-38页 |
·新生代农民工供给数量 | 第32-35页 |
·中小企业用工需求数量 | 第35-36页 |
·中小企业新生代农民工供求缺口分析及其影响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中小企业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 第39-49页 |
·中小企业新生代农民工待遇问题分析 | 第39-43页 |
·新生代农民工的薪金水平偏低 | 第39-40页 |
·新生代农民工的签订合同率较低 | 第40-41页 |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低 | 第41-43页 |
·中小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管理制度分析 | 第43-46页 |
·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相对落后 | 第43-44页 |
·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 第44-45页 |
·培训制度不规范 | 第45-46页 |
·中小企业人文关怀问题分析 | 第46-48页 |
·工会组织发展缓慢 | 第46-47页 |
·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 第47页 |
·缺乏必要的心理咨询服务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中小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管理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49-59页 |
·样本与数据来源说明 | 第49-50页 |
·调查结果统计学分析 | 第50-52页 |
·统计量分析 | 第50-51页 |
·统计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评价方法选择和模型的构建 | 第52-54页 |
·评价方法的比较和选择 | 第52-53页 |
·因子分析法的原理及模型构建 | 第53-54页 |
·实证分析 | 第54-58页 |
·样本数据的处理及其检验 | 第54-55页 |
·影响中小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管理的因素 | 第55页 |
·提取公因子 | 第55-56页 |
·各公因子的定义 | 第56-57页 |
·实证分析结论对中小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管理的启示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中小企业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管理的路径选择 | 第59-66页 |
·建立合理的薪金管理制度 | 第59-60页 |
·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 第60-61页 |
·拓宽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机会 | 第61-62页 |
·逐步完善企业的社会保障制度 | 第62-64页 |
·塑造良好的企业人文关怀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