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等级公路交通安全预警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1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 2 低等级公路交通安全状况研究 | 第16-33页 |
| ·低等级公路交通安全现状 | 第16-22页 |
| ·公路等级划分 | 第16-17页 |
| ·低等级公路事故特征规律 | 第17-22页 |
| ·低等级公路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 ·低等级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 | 第23-32页 |
| ·人的因素 | 第23-25页 |
| ·车辆因素 | 第25-26页 |
| ·道路因素 | 第26-29页 |
| ·环境因素 | 第29-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3 低等级公路交通安全预警系统的构建 | 第33-48页 |
| ·低等级公路交通安全预警系统基础理论 | 第33-39页 |
| ·预警系统的原则 | 第33-34页 |
| ·预警系统的理论框架 | 第34-35页 |
| ·预警系统的构成 | 第35-37页 |
| ·预警系统的主要功能 | 第37页 |
| ·预警系统的运作流程 | 第37-39页 |
| ·低等级公路交通安全预警系统警度警限 | 第39-41页 |
| ·预警系统的警度 | 第39-40页 |
| ·预警系统的警限 | 第40-41页 |
| ·低等级公路交通安全预警系统预控对策 | 第41-47页 |
| ·巨警的预控对策 | 第42-44页 |
| ·重警的预控对策 | 第44-46页 |
| ·轻警的预控对策 | 第46-47页 |
| ·无警的预控对策 | 第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4 低等级公路交通安全预警方法研究 | 第48-71页 |
| ·预警方法的选取 | 第48-49页 |
| ·安全预警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49-51页 |
| ·预警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49-50页 |
| ·预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50-51页 |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1-63页 |
| ·基于主观赋权法的权重确定 | 第52-58页 |
| ·基于客观赋权法的权重确定 | 第58-62页 |
| ·基于综合赋权法的权重确定 | 第62-63页 |
| ·预警指标评价的标准 | 第63-69页 |
| ·最终预警值的确定 | 第69-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5 低等级公路交通安全预警系统实例应用 | 第71-76页 |
| ·调研公路概况 | 第71页 |
| ·实例应用 | 第71-76页 |
| 6 总结及展望 | 第76-78页 |
| ·总结 | 第76页 |
| ·展望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 附录A | 第81-82页 |
| 作者简介 | 第82-84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