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4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作物模型研究进展 | 第8-9页 |
·模型的应用和业务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技术路线 | 第11-14页 |
第二章 数据、方法和模型介绍 | 第14-28页 |
·数据 | 第14页 |
·气象数据 | 第14页 |
·发育期和产量数据 | 第14页 |
·土壤数据 | 第14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14-16页 |
·缺失数据处理 | 第15页 |
·太阳辐射计算 | 第15-16页 |
·风速换算 | 第16页 |
·WOFOST作物模型 | 第16-25页 |
·作物的生长发育 | 第18-19页 |
·逐日光合同化 | 第19-20页 |
·呼吸消耗 | 第20页 |
·干物质积累和分配 | 第20-21页 |
·叶面积增长 | 第21-22页 |
·土壤水分平衡 | 第22-23页 |
·蒸散量 | 第23-24页 |
·地表蒸发 | 第24页 |
·作物蒸腾 | 第24页 |
·潜在蒸散 | 第24-25页 |
·FSEOPT优化模型 | 第25-26页 |
·优化模型简介 | 第25页 |
·FSEOPT模块的优化步骤 | 第25-26页 |
·对模型运行过程的改进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模型参数校正 | 第28-36页 |
·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28-30页 |
·模型参数调整 | 第30-31页 |
·参数分布 | 第31-34页 |
·全生育期日数 | 第32-33页 |
·TSUMEM分布 | 第33-34页 |
·越冬参数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基于模型的适宜度算法研究 | 第36-44页 |
·基于统计方法的传统适宜度模型 | 第36-38页 |
·温度适宜度模型 | 第36-37页 |
·日照适宜度模型 | 第37页 |
·降水适宜度模型 | 第37页 |
·阶段内综合适宜度 | 第37-38页 |
·传统适宜度计算方法的局限性 | 第38页 |
·基于作物模型的适宜度算法 | 第38-40页 |
·两种算法得到的适宜度对比 | 第40-42页 |
·统计算法适宜度计算结果 | 第40-41页 |
·模拟适宜度结果 | 第41-42页 |
·两种算法的对比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基于WOFOST模型的最优灌溉方案研究 | 第44-58页 |
·冬小麦全生育期的水量分析 | 第44-46页 |
·华北地区冬小麦全生育期需水量分析 | 第45页 |
·华北地区冬小麦水分亏缺情况 | 第45-46页 |
·模拟方案及结果 | 第46-57页 |
·单次灌溉方案 | 第48-50页 |
·二次灌溉方案 | 第50-54页 |
·三次灌溉方案 | 第54-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WOFOST模型与数值天气预报结合应用初探 | 第58-66页 |
·T639数值预报产品介绍 | 第58页 |
·T639数值模式预报精确度分析 | 第58-61页 |
·预报时效内作物生长情况模拟 | 第61-63页 |
·基于天气预报和作物模型的作物适宜度 | 第63-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6-68页 |
·主要结论 | 第66-67页 |
·创新点 | 第67页 |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