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研究--以叶城县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8-12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8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8-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调查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 第15-20页 |
·农用地整理 | 第15-16页 |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 第16-17页 |
·土地开发 | 第17页 |
·图形处理 | 第17-20页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0-25页 |
·地理位置 | 第20-21页 |
·自然环境 | 第21-25页 |
·地质地貌环境 | 第21页 |
·气候环境 | 第21页 |
·光热条件 | 第21-22页 |
·水文环境 | 第22页 |
·土壤环境 | 第22-23页 |
·生物资源 | 第23-24页 |
·矿产资源 | 第24-25页 |
第四章 叶城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25-27页 |
·土地利用现状 | 第25-26页 |
·土地利用特点 | 第26-27页 |
第五章 土地开发整理潜力测算 | 第27-38页 |
·划分评价单元 | 第27页 |
·构建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27-29页 |
·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29-30页 |
·基于熵权法赋权的模糊评价因子权重确定方法 | 第30-32页 |
·基于改进 AHP 法的权重确定方法 | 第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3页 |
·基于 AHP 和熵权法赋权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2页 |
·准则层对目标层权重分析 | 第32-33页 |
·措施层评价指标对准则层的熵和熵权分析 | 第33页 |
·层次总排序 | 第33-34页 |
·叶城县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综合评价与潜力等级 | 第34-38页 |
第六章 水土平衡分析 | 第38-41页 |
·水资源供给 | 第38-39页 |
·地表水 | 第38页 |
·地下水 | 第38-39页 |
·泉水 | 第39页 |
·渠系水利用系数的确定 | 第39-40页 |
·灌溉定额的确定 | 第40页 |
·水土平衡分析结论 | 第40-41页 |
第七章 土地开发整理空间分布 | 第41-44页 |
·农用地整理规模 | 第41-42页 |
·农村居民点整理规模 | 第42页 |
·土地开发潜力 | 第42-44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4页 |
·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