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兼有寒凝者的临床研究
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1-21页 |
1. 中医理论研究 | 第11-16页 |
·中医古籍对原发性痛经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1页 |
·近现代中医对原发性痛经病因病机的研究 | 第11-12页 |
·中医治疗现状 | 第12-16页 |
2. 西医理论研究 | 第16-21页 |
·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 | 第16-19页 |
·西医治疗现状 | 第19-21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1-32页 |
1. 临床资料 | 第21-24页 |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诊断标准 | 第21-23页 |
·病例选择标准 | 第23-24页 |
2.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分组治疗 | 第24页 |
·观察指标 | 第24-25页 |
·疗效评价标准 | 第25-26页 |
4. 统计学处理 | 第26页 |
5. 随访 | 第26页 |
6. 研究结果 | 第26-30页 |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 第26-27页 |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第27-28页 |
·两组中医症候情况比较 | 第28-29页 |
·两组停药3个月经周期后的远期综合疗效比较 | 第29页 |
·痛经汤治疗前后凝血三项指标比较 | 第29-30页 |
7. 安全性评价 | 第30页 |
8. 结论 | 第30-32页 |
第三部分 讨论分析 | 第32-39页 |
1. 立论依据 | 第32-34页 |
·气滞血瘀是原发性痛经的常见证型 | 第32-33页 |
·痛经汤与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 | 第33页 |
·凝血三项指标与血瘀证的相关性 | 第33-34页 |
·活血化瘀方对血瘀证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 第34页 |
2. 组方分析 | 第34-37页 |
·组方配伍及方义 | 第34-35页 |
·相关药物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第35-37页 |
3. 研究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4.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附录 | 第43-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