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青木川—苍社地区金矿成矿特征及找矿远景评价
| 作者简介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 ·论文选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 ·选题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3-16页 |
| ·主要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论文创新点及主要工作量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 第18-29页 |
| ·研究区交通地理位置 | 第18-19页 |
|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9-22页 |
| ·区域地层 | 第19-20页 |
| ·区域构造 | 第20-21页 |
| ·区域岩浆岩 | 第21页 |
| ·青木川-苍社地区构造演化简史 | 第21-22页 |
| ·遥感线环构造解译 | 第22-24页 |
|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 第24-26页 |
| ·磁场特征 | 第24-25页 |
| ·重力特征 | 第25-26页 |
|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第26-27页 |
| ·区域矿产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 第29-38页 |
| ·旧房梁金矿 | 第29-31页 |
| ·小燕子沟金矿 | 第31-33页 |
| ·金厂沟金矿 | 第33-34页 |
| ·火烽崖金矿 | 第34-36页 |
| ·金矿成矿地质特征研究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第38-58页 |
| ·微量元素特征 | 第38-41页 |
| ·大离子亲石元素特征 | 第38-39页 |
| ·微量元素 | 第39-41页 |
| ·稀土元素特征 | 第41-48页 |
| ·样品采集分析方法 | 第41页 |
| ·分析结果 | 第41-42页 |
| ·讨论 | 第42-47页 |
| ·主要认识 | 第47-48页 |
| ·成矿流体 | 第48-52页 |
| ·流体包裹体的类型和特征 | 第48页 |
|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 第48-51页 |
| ·讨论 | 第51-52页 |
| ·硫同位素特征及硫源 | 第52-54页 |
| ·成矿物质来源 | 第54-55页 |
| ·成矿模式及矿床成因初探 | 第55-58页 |
| 第五章 金矿成矿规律及远景评价 | 第58-66页 |
| ·金矿控矿因素分析 | 第58-60页 |
| ·韧性剪切断裂控矿 | 第58-59页 |
| ·地层岩性控矿 | 第59-60页 |
| ·金矿成矿规律探讨 | 第60-62页 |
| ·金的矿化富集规律 | 第60页 |
| ·矿化富集部位 | 第60-62页 |
| ·找矿标志优化 | 第62-63页 |
| ·研究区金矿远景评价 | 第63-66页 |
| ·Ⅰ级找矿远景区 | 第63-64页 |
| ·Ⅱ级找矿远景区 | 第64-65页 |
| ·Ⅲ级找矿远景区 | 第65-66页 |
| 第六章 存在问题与建议 | 第66-67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66页 |
| ·建议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图版Ⅰ | 第72-73页 |
| 图版Ⅱ | 第73-74页 |
| 图版Ⅲ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