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创新点 | 第12-13页 |
| 第2章 褶皱的形态分类及技法分析 | 第13-21页 |
| ·立体型褶皱 | 第13-18页 |
| ·集中型放射状褶皱 | 第13-15页 |
| ·联合型弧状褶皱 | 第15-16页 |
| ·连续型褶皱 | 第16-17页 |
| ·复合型褶皱 | 第17-18页 |
| ·平面肌理褶皱 | 第18-21页 |
| ·手工缝褶皱 | 第19页 |
| ·机械化热压褶皱 | 第19-21页 |
| 第3章 褶皱形成及基础实验数据分析 | 第21-29页 |
| ·省道和褶皱分析比较 | 第21-25页 |
| ·省道 | 第21-22页 |
| ·褶皱 | 第22-24页 |
| ·省道转化为褶皱 | 第24-25页 |
| ·褶皱的要素分析 | 第25页 |
| ·单个褶皱要素变化规律分析 | 第25-27页 |
| ·长度 | 第25页 |
| ·褶量 | 第25-26页 |
| ·角度 | 第26-27页 |
| ·弯度 | 第27页 |
| ·服装面料材质对褶皱的影响 | 第27-29页 |
| 第4章 合体型礼服中不同部位起点的褶皱设计技法分析 | 第29-43页 |
| ·胸部褶皱设计技法 | 第29-30页 |
| ·腹部褶皱设计技法 | 第30-33页 |
| ·背部褶皱设计技法 | 第33-34页 |
| ·腰部褶皱设计技法 | 第34-35页 |
| ·臀部褶皱设计技法 | 第35-37页 |
| ·领口部位褶皱设计技法 | 第37-38页 |
| ·肩部褶皱设计技法 | 第38-39页 |
| ·袖部位褶皱设计技法 | 第39-40页 |
| ·袖窿部位褶皱设计技法 | 第40页 |
| ·侧缝部位褶皱设计技法 | 第40-42页 |
| ·底摆部位褶皱设计技法 | 第42-43页 |
| 第5章 褶皱实例制作及纸样分析 | 第43-68页 |
| ·褶皱在服装局部的应用 | 第43-61页 |
| ·胸部 | 第43-44页 |
| ·腹部 | 第44-47页 |
| ·领口部位 | 第47-49页 |
| ·肩部 | 第49-51页 |
| ·腰部 | 第51-54页 |
| ·侧缝(分割线) | 第54-57页 |
| ·背部 | 第57-59页 |
| ·袖窿、侧缝部位 | 第59-61页 |
| ·褶皱在服装中的综合应用 | 第61-68页 |
| 结论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 附录 | 第72-10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4-105页 |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