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件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污染控制的必要性 | 第14页 |
| ·农药残留及其原因 | 第14-15页 |
| ·施药技术与农药残留 | 第14-15页 |
| ·农药物化特性与农药残留 | 第15页 |
| ·解决农药残留问题的策略 | 第15-16页 |
| ·降低农药残留的的技术措施 | 第15-16页 |
| ·加强农药残留监测 | 第16页 |
| ·规范施药方法 | 第16页 |
|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 第16-18页 |
| ·样品预处理技术概况 | 第16-17页 |
| ·检测 | 第17-18页 |
| ·三环唑和丙环唑概况 | 第18-21页 |
| ·三环唑的理化特性 | 第18-19页 |
| ·三环唑的研究现状 | 第19页 |
| ·丙环唑理化特性 | 第19-20页 |
| ·丙环唑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三环唑和丙环唑在水稻、土壤和水体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 第22-31页 |
| ·试剂和仪器 | 第22页 |
| ·药品试剂 | 第22页 |
| ·仪器设备 | 第22页 |
| ·试验方法 | 第22-23页 |
| ·样品的提取与净化 | 第22-23页 |
| ·检测 | 第2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3-31页 |
| ·标准曲线 | 第23-24页 |
| ·农药残留量计算公式 | 第24页 |
| ·方法灵敏度 | 第24-25页 |
| ·添加回收率与相对标准偏差 | 第25-31页 |
| 第三章 三环唑和丙环唑在水稻植株和环境中残留消解动态研究 | 第31-36页 |
| ·田间试验 | 第31-32页 |
| ·试验时间、地点和所选农药 | 第31页 |
| ·525g/L 三环唑·丙环唑悬浮剂在水稻上的消解动态试验 | 第31页 |
| ·525g/L 三环唑·丙环唑悬浮剂在土壤和水体中的消解动态试验 | 第31页 |
| ·对照试验 | 第31页 |
| ·试验地点的环境条件 | 第31-32页 |
| ·样品分析方法 | 第32页 |
| ·消解动态研究结果 | 第32-36页 |
| ·三环唑和丙环唑在水稻植株上的消解规律 | 第32-33页 |
| ·三环唑和丙环唑在土壤和水体中的消解规律 | 第33页 |
| ·小结 | 第33-36页 |
| 第四章 三环唑和丙环唑在水稻和土壤中最终残留行为研究 | 第36-41页 |
| ·田间试验 | 第36页 |
| ·最终残留田间试验 | 第36页 |
| ·对照试验 | 第36页 |
| ·环境条件 | 第36页 |
| ·残留分析 | 第36-37页 |
| ·最终残留试验结果 | 第37-38页 |
| ·三环唑在水稻和土壤中的残留污染行为 | 第37页 |
| ·丙环唑在水稻和土壤中的残留污染行为 | 第37-38页 |
| ·小结 | 第38-41页 |
| 第五章 三环唑和丙环唑在水稻不同部位残留累积分布规律研究 | 第41-51页 |
| ·不同施药剂量对三环唑在水稻不同部位残留累积分布规律的影响 | 第41-45页 |
| ·低剂量施药两次时三环唑在水稻不同部位残留累积分布规律 | 第41-42页 |
| ·低剂量施药三次时三环唑在水稻不同部位残留累积分布规律 | 第42-43页 |
| ·高剂量施药两次时三环唑在水稻不同部位残留累积分布规律 | 第43-44页 |
| ·高剂量施药三次时三环唑在水稻不同部位残留累积分布规律 | 第44-45页 |
| ·小结 | 第45页 |
| ·不同施药剂量对丙环唑在水稻不同部位残留累积分布规律的影响 | 第45-50页 |
| ·低剂量施药两次时丙环唑在水稻不同部位残留累积分布规律 | 第45-46页 |
| ·低剂量施药三次时丙环唑在水稻不同部位残留累积分布规律 | 第46-48页 |
| ·高剂量施药两次时丙环唑在水稻不同部位残留累积分布规律 | 第48-49页 |
| ·高剂量施药三次时丙环唑在水稻不同部位残留累积分布规律 | 第49-50页 |
| ·小结 | 第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作者简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