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及影视怪诞形象的审美价值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怪诞及怪诞形象 | 第13-23页 |
·怪诞美学的形成 | 第13-15页 |
·生活与艺术之源 | 第13-14页 |
·时代艺术思潮背景 | 第14-15页 |
·“怪诞”的涵义及认知意义 | 第15-19页 |
·“怪诞”的涵义 | 第15-16页 |
·“怪诞”的生命意识 | 第16-18页 |
·“怪诞”的认知心理意识 | 第18-19页 |
·怪诞形象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 第19-21页 |
·人体怪诞 | 第19-20页 |
·人物怪诞 | 第20-21页 |
·物体怪诞 | 第21页 |
·艺术作品中的怪诞形象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影视艺术及其怪诞形象 | 第23-38页 |
·影视艺术表现的特殊性 | 第23-26页 |
·综合性 | 第23-24页 |
·立体性 | 第24-25页 |
·动态性 | 第25页 |
·逼真性 | 第25-26页 |
·影视形象的接受特性 | 第26-29页 |
·现实感 | 第27页 |
·真实感 | 第27-28页 |
·生动感 | 第28页 |
·感觉的延展 | 第28-29页 |
·影视怪诞形象分类及其特性 | 第29-38页 |
·影视怪诞形象的分类 | 第29-33页 |
·影视怪诞形象的特性 | 第33-38页 |
第三章 影视怪诞形象的审美经验及价值 | 第38-50页 |
·审美的过程及特性 | 第38-42页 |
·视觉与错觉 | 第39-40页 |
·直觉与联想 | 第40页 |
·现实与虚幻 | 第40-41页 |
·自我与非我 | 第41-42页 |
·审美经验 | 第42-46页 |
·反常感 | 第42-43页 |
·滑稽感 | 第43-44页 |
·凶险感 | 第44页 |
·欢快感 | 第44-45页 |
·震撼感 | 第45-46页 |
·审美价值 | 第46-50页 |
·震撼身心 | 第46-47页 |
·驱赶邪恶 | 第47-48页 |
·警惕、醒悟丑恶 | 第48页 |
·引发独特快感 | 第48-50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0-54页 |
·日常生活经验与审美经验的关系 | 第50-51页 |
·影视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 第51页 |
·怪诞与日常经验的关系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