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实冷虚热”现象研究--基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分析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目录 | 第12-14页 |
1. 绪论 | 第14-18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6-17页 |
·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 第16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 第17-1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8-26页 |
·对虚拟资本与虚拟经济的理论研究 | 第18-21页 |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8-19页 |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9-21页 |
·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研究 | 第21-23页 |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对立关系 | 第21-22页 |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统一关系 | 第22-23页 |
·评论 | 第23-26页 |
3. “实冷虚热”的内涵及表现 | 第26-33页 |
·“实冷虚热”的内涵 | 第26页 |
·“实冷虚热”的主要表现 | 第26-33页 |
·我国经济的“实冷”表现 | 第27-28页 |
·我国经济的“虚热”表现 | 第28-33页 |
4. “实冷虚热”成因的理论分析 | 第33-52页 |
·资本的增殖性分析 | 第33-40页 |
·利润率问题的一般性分析 | 第34-36页 |
·利润率问题的特殊性分析 | 第36-40页 |
·小结 | 第40页 |
·资本的运动性分析 | 第40-52页 |
·资本循环的一般性分析 | 第41-45页 |
·资本循环的特殊性分析 | 第45-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5. “实冷虚热”成因的现实分析 | 第52-71页 |
·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分析 | 第52-56页 |
·我国两大经济部门的垄断状况分析 | 第56-60页 |
·我国实体经济部门的垄断状况 | 第56-57页 |
·我国虚拟经济部门的垄断状况 | 第57-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 第60-64页 |
·投资拉动型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 | 第60-61页 |
·“流动性过剩”现象的长期存在 | 第61-63页 |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状况交替出现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页 |
·我国经济“实冷虚热”的阶段性特征和形成机理 | 第64-71页 |
·我国“实冷虚热”现象的阶段性划分 | 第65-66页 |
·我国“实冷虚热”现象的阶段性分析 | 第66-71页 |
6.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71-76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71-72页 |
·对策建议 | 第72-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后记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