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广谱抗源的发掘 | 第10-11页 |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标记辅助选择进展 | 第16-17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2 标记辅助改良节水抗旱杂交稻亲本材料的稻瘟病抗性 | 第17-3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8-23页 |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DNA提取及稻瘟病抗性基因检测标记 | 第19-20页 |
·水稻稻瘟病菌培养与接种 | 第20-22页 |
·自然诱发鉴定 | 第22-23页 |
·结果分析 | 第23-34页 |
·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23-25页 |
·室内苗期稻瘟病离体接种鉴定结果 | 第25-27页 |
·自然诱发鉴定结果 | 第27-33页 |
·BC3F3代材料抗性株系的农艺性状 | 第33-34页 |
·讨论 | 第34-36页 |
·稻瘟病抗性基因Pi1、Pi2、Pi9的合理利用 | 第34页 |
·连锁标记在育种亲本间的多态性 | 第34-35页 |
·稻瘟病抗性鉴定方法比较 | 第35-36页 |
3. 部分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的稻瘟病鉴定 | 第36-5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6-40页 |
·材料来源 | 第36页 |
·不同生态区的稻瘟病的抗性调查 | 第36页 |
·田间种植和性状考察 | 第36-40页 |
·基因型分析 | 第40页 |
·DNA提取 | 第40页 |
·标记选取与分析 | 第40页 |
·各标记位点的遗传多样性 | 第40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0页 |
·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农艺性状考察结果 | 第40-41页 |
·自然诱发与人工接种鉴定结果 | 第41-42页 |
·基因型分析以及聚类结果 | 第42页 |
·讨论 | 第4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