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部地区公益林群落特征与动态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1 绪论 | 第12-18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 ·森林群落结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 ·群落动态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浙江省公益林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2 研究区概况及技术方案 | 第18-28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8-20页 |
| ·自然条件 | 第18页 |
| ·森林植被 | 第18页 |
| ·公益林概况 | 第18-20页 |
| ·技术方案 | 第20-28页 |
| ·研究目标 | 第20-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7页 |
| ·技术路线 | 第27页 |
|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 3 浙江中部地区公益林群落结构 | 第28-35页 |
| ·公益林的组成 | 第28-30页 |
| ·公益林群落的结构 | 第30-32页 |
| ·水平结构 | 第30页 |
| ·垂直结构 | 第30-31页 |
| ·林龄结构 | 第31-32页 |
| ·优势种群静态生命表 | 第32-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4 浙江中部地区公益林生物量与碳储量 | 第35-41页 |
| ·公益林生物量 | 第35-36页 |
| ·浙江中部地区公益林植被碳储量与碳密度 | 第36-37页 |
| ·林龄、密度因子与植被碳密度的关系 | 第37-39页 |
| ·小结 | 第39-41页 |
| 5 浙江省中部地区公益林生产力 | 第41-47页 |
| ·公益林的 NPP | 第41-42页 |
| ·林龄、密度与 NPP 的关系 | 第42-44页 |
| ·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关系 | 第44-45页 |
| ·小结 | 第45-47页 |
| 6 浙江省中部地区公益林生物多样性 | 第47-57页 |
| ·公益林群落的种-面积关系 | 第47-48页 |
| ·公益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 第48-49页 |
| ·公益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 | 第49-52页 |
| ·群落类型与生物多样性 | 第49-51页 |
| ·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 | 第51-52页 |
| ·环境因子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52-55页 |
| ·海拔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 ·坡度梯度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 ·坡向梯度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 ·小结 | 第55-57页 |
| 7 浙江中部地区公益林群落动态 | 第57-81页 |
| ·浙江省公益林的动态变化 | 第57-59页 |
| ·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的变化 | 第59-65页 |
| ·演替过程中群落组成的变化 | 第60-63页 |
| ·演替过程中群落水平结构的变化 | 第63-64页 |
| ·演替过程中群落垂直结构的变化 | 第64-65页 |
| ·演替过程中生物量、碳密度和生产力的变化 | 第65-69页 |
| ·演替过程中生物量的变化 | 第65-67页 |
| ·演替过程中植被碳密度的变化 | 第67-68页 |
| ·演替过程中生产力的变化 | 第68-69页 |
| ·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 第69-70页 |
| ·演替过程中种群生态位的变化 | 第70-76页 |
| ·生态位宽度 | 第70-73页 |
| ·生态位重叠 | 第73-75页 |
| ·重要值、资源位、生态位以及生态位重叠的关系 | 第75-76页 |
| ·演替过程中种群分布格局的变化 | 第76-79页 |
| ·小结 | 第79-81页 |
| 8 结论 | 第81-86页 |
| 附表 | 第86-10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2-110页 |
| 致谢 | 第110-111页 |
| 个人简介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