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31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TWIP 钢研发背景 | 第10-13页 |
| ·新一代汽车伙伴计划(PNGV) | 第10-11页 |
| ·国际汽车轻量化项目研究成果 | 第11-12页 |
| ·超轻型汽车用钢的开发与研究 | 第12-13页 |
| ·TWIP 钢研发现状 | 第13-15页 |
| ·TWIP 钢的产生与发展 | 第13-14页 |
| ·TWIP 钢国外的研发现状 | 第14页 |
| ·TWIP 钢国内的研发现状 | 第14-15页 |
| ·TWIP 效应及 TWIP 钢的生产 | 第15-17页 |
| ·TWIP 效应 | 第15-16页 |
| ·TWIP 钢的生产工艺 | 第16-17页 |
| ·TWIP 钢的特点 | 第17-25页 |
| ·TWIP 钢的成分组成 | 第17-18页 |
| ·化学元素的作用 | 第18-19页 |
| ·TWIP 钢中的组织结构 | 第19-22页 |
| ·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关系 | 第22-25页 |
| ·TWIP 钢的各种强化机制 | 第25-27页 |
| ·位错滑移 | 第25页 |
| ·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 | 第25-26页 |
| ·应力诱发孪生 | 第26页 |
| ·孪晶与位错间交互作用 | 第26-27页 |
| ·孪晶与孪晶间交互作用 | 第27页 |
| ·影响 TWIP 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各种因素 | 第27-30页 |
| ·层错能的影响 | 第27-28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28页 |
| ·应变速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 ·晶粒尺寸影响 | 第29-30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30-31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0页 |
|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 2 实验方案和实验设备 | 第31-39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实验材料的制备 | 第31-36页 |
| ·成分设定 | 第31-32页 |
| ·TWIP 钢种的熔点测定 | 第32-33页 |
| ·TWIP780 相变规律研究 | 第33-34页 |
| ·生产工艺 | 第34-36页 |
| ·组织分析方法 | 第36-37页 |
| ·力学性能检测方法 | 第37-39页 |
| 3 试验钢热轧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特点 | 第39-45页 |
| ·变性前和变形后的显微组织分析 | 第39-40页 |
| ·力学性能分析 | 第40-42页 |
| ·断口形貌分析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4 不同热处理温度和冷却方式对热轧试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45-63页 |
| ·热处理实验工艺 | 第45页 |
| ·显微组织分析 | 第45-53页 |
| ·不同温度进行水冷后的组织分析 | 第46-48页 |
| ·不同温度进行空冷后的组织分析 | 第48-50页 |
| ·不同温度进行炉冷后的组织分析 | 第50-52页 |
| ·不同温度且不同冷却方式的组织分析 | 第52-53页 |
| ·物相分析 | 第53-60页 |
| ·不同热处理温度进行水冷后的物相分析 | 第53-56页 |
| ·不同热处理温度进行空冷后的物相分析 | 第56-59页 |
| ·不同工艺的奥氏体、马氏体含量分析 | 第59-60页 |
| ·力学性能分析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5 试验钢冷轧与热处理试验 | 第63-76页 |
| ·力学性能试验 | 第63-65页 |
| ·微观组织分析 | 第65-66页 |
| ·组织与性能相关性研究 | 第66-69页 |
| ·冷轧与再结晶过程中组织演变规律研究 | 第69-71页 |
| ·冷轧压下率对再结晶组织的影响 | 第71-73页 |
| ·退火时间对不同压下率 TWIP780 组织状态的影响 | 第73-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6 结论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