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组织建设论文--党的干部工作论文

党政领导干部选任考察管理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方法第10-11页
  1-2-1 论文的研究意义第10页
  1-2-2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0-11页
 §1-3 核心概念和研究框架第11-15页
  1-3-1 干部选任考察的定义第11页
  1-3-2 干部选任考察的程序第11-12页
  1-3-3 干部选任考察的内容和方法第12-13页
  1-3-4 论文的研究框架第13-15页
第二章 干部选任失察的表现及危害第15-18页
 §2-1 干部选任失察的表现第15-17页
  2-1-1 人岗不适第15-16页
  2-1-2 选非最贤第16页
  2-1-3 带“病”提拔第16-17页
 §2-2 干部选任失察的危害第17-18页
  2-2-1 对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影响第17页
  2-2-2 对地方和部门发展的影响第17页
  2-2-3 对党的形象和执政地位的影响第17-18页
第三章 干部选任失察的成因分析第18-28页
 §3-1 考察主体的原因第18-20页
  3-1-1 考察者的素质状况存在局限性第18-19页
  3-1-2 心理效应对考察者的影响不容低估第19-20页
  3-1-3 考察者在考察中不能严格遵纪履责第20页
 §3-2 考察客体的原因第20-21页
  3-2-1 考察对象的自我认识易发生偏差第20-21页
  3-2-2 考察对象的行为表现具有双重性第21页
 §3-3 考察参与人的原因第21-23页
  3-3-1 考察参与人不是知情人第21-22页
  3-3-2 考察参与人不能正确表达主张第22页
  3-3-3 个别考察参与人弄权营私第22-23页
 §3-4 考察内容的原因第23-25页
  3-4-1 德的考察缺乏操作性第23页
  3-4-2 能的考察缺乏科学性第23页
  3-4-3 勤的考察缺乏客观性第23-24页
  3-4-4 绩的考察缺乏精准性第24页
  3-4-5 廉的考察缺乏深入性第24-25页
 §3-5 考察程序的原因第25页
  3-5-1 程序运作公开度不够第25页
  3-5-2 考察重形式、轻内容第25页
 §3-6 考察方法的原因第25-26页
  3-6-1 考察方法运用不够规范第26页
  3-6-2 重任前考察轻日常考察第26页
 §3-7 考察机制的原因第26-28页
  3-7-1 考察监督缺乏力度第26-27页
  3-7-2 责任追究刚性不足第27-28页
第四章 改进干部选任考察管理的对策第28-40页
 §4-1 改进管理的总体思路第28页
 §4-2 细化干部考察标准第28-31页
  4-2-1 完善干部德的考察第29页
  4-2-2 分类制定职位考察标准第29-31页
  4-2-3 构建领导干部胜任素质模型第31页
 §4-3 创新干部考察方法第31-34页
  4-3-1 完善个别谈话技巧第31-33页
  4-3-2 借鉴现代测评手段第33页
  4-3-3 创新综合分析方法第33-34页
 §4-4 拓宽干部考察渠道第34-36页
  4-4-1 坚持经常性考察干部第34-35页
  4-4-2 建立巡视考察制度第35页
  4-4-3 引入社会考察评价第35-36页
 §4-5 提升民意表达质量第36-37页
  4-5-1 实行权重计票第36页
  4-5-2 开展署名推荐第36页
  4-5-3 推广差额考察第36-37页
 §4-6 完善制约监督机制第37-38页
  4-6-1 建立干部考察全程纪实制度第37页
  4-6-2 建立考察情况反馈和申诉制度第37-38页
  4-6-3 建立失察行为全面“倒查”制度第38页
 §4-7 构建考察信息数据库第38-40页
  4-7-1 信息数据库的基本元素第38-39页
  4-7-2 考察中对信息数据库的运用构想第39-40页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附录 A 课题调查问卷第43-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部脑刺激的建模及其各向异性电场的分布研究
下一篇:SH市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