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发酵法制氨基酸论文

酶法生产5-核苷酸上游工艺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33页
 1.1 5'-核苷酸的性质、用途及生产方式第10-18页
  1.1.1 5'-核苷酸的结构和性质第10-12页
  1.1.2 5'-核苷酸的用途第12-15页
  1.1.3 5'-核苷酸的生产第15-18页
 1.2 核酸酶P_1的性质、结构和作用机制第18-25页
  1.2.1 核酸酶P_1的性质和用途第18-19页
  1.2.2 核酸酶P_1的结构第19-22页
  1.2.3 核酸酶P_1的活性部位结构及作用机制第22-25页
 1.3 核酸酶P_1的生产方式及桔青霉菌种简介第25-27页
  1.3.1 核酸酶P_1的生产方式第25-26页
  1.3.2 桔青霉菌种简介第26-27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7页
 参考文献第27-33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33-42页
 2.1 主要药品及仪器第33-36页
  2.1.1 主要药品第33-35页
  2.1.2 主要仪器第35-36页
 2.2 实验方法第36-40页
  2.2.1 菌株的培养及核酸酶P_1的发酵第36页
  2.2.2 核酸酶P_1的活力测定法第36-37页
  2.2.3 还原糖的测定方法第37页
  2.2.4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第37-38页
  2.2.5 菌体生长量的测定方法第38页
  2.2.6 5'-核苷酸的分析方法第38-39页
  2.2.7 核酸浓度的测定方法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第三章 桔青霉发酵生产核酸酶P_1第42-65页
 3.1 核酸酶P_1发酵的初步研究第42-49页
  3.1.1 种子液的摇瓶培养第42-43页
  3.1.2 核酸酶P_1的液体摇瓶发酵第43页
  3.1.3 气升式发酵罐中核酸酶P_1的分批式发酵第43-45页
  3.1.4 核酸酶P_1放大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的初步研究第45-49页
 3.2 核酸酶P_1的发酵工艺条件优化第49-55页
  3.2.1 种龄和接种量对核酸酶P_1发酵的影响第49页
  3.2.2 初始pH对P_1酶发酵的影响第49-50页
  3.2.3 温度对核酸酶P_1发酵的影响第50-51页
  3.2.4 几种物质对桔青霉发酵生产核酸酶P_1的影响第51-55页
   3.2.4.1 锌离子对核酸酶P_1发酵的影响第51-52页
   3.2.4.2 表面活性剂对核酸酶P_1发酵的影响第52-53页
   3.2.4.3 植酸类化合物对核酸酶P_1发酵的影响第53-54页
   3.2.4.4 核酸类物质对核酸酶P_1发酵的影响第54-55页
 3.3 核酸酶P_1的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第55-61页
  3.3.1 碳源对发酵的影响第55-56页
  3.3.2 氮源对发酵的影响第56-57页
  3.3.3 SEM法对培养基进行优化第57-61页
 3.4 本章小节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第四章 核酸酶P_1催化RNA水解生产5'-核苷酸的研究第65-79页
 4.1 核酸酶P_1的催化RNA的酶解反应的初步研究第65-70页
  4.1.1 核酸酶P_1的酶解过程曲线第65-66页
  4.1.2 核酸酶P1酶解反应动力学的初步探索第66-70页
   4.1.2.1 酶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第66-67页
   4.1.2.2 核酸酶P_1催化的[S]-v曲线的测定第67-69页
   4.1.2.3 底物抑制模型对实验结果的处理第69-70页
 4.2 核酸酶P_1酶解工艺的优化第70-76页
  4.2.1 Zn~(2+)对核酸酶P_1催化RNA水解工艺的影响第71-73页
  4.2.2 底物浓度对酶解结果的影响第73-74页
  4.2.3 酶浓度对酶解结果的影响第74-75页
  4.2.4 温度和pH对RNA水解结果的影响第75-76页
   4.2.4.1 pH对酶解结果的影响第75-76页
   4.2.4.2 温度对于酶解结果的影响第76页
 4.4 本章小结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9-82页
 5.1 结论第79-80页
  5.1.1 桔青霉发酵生产核酸酶P_1第79-80页
  5.1.2 核酸酶P_1催化RNA水解生成5'-核苷酸第80页
 5.2 展望第80-82页
附录1第82-85页
附录2第85-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控制系统数据集成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下一篇:芳烃同分异构体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性能的分子模拟和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