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侵蚀黄铁矿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黄铁矿 | 第9-10页 |
| ·微生物氧化黄铁矿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铁氧化细菌 | 第11-12页 |
| ·影响微生物氧化黄铁矿的主要因素 | 第12-13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研究意义、目的和创新处 | 第13-14页 |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研究工作量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微生物侵蚀黄铁矿的地质记录 | 第15-44页 |
| ·王家坪剖面天河板组鲕粒灰岩 | 第15-29页 |
| ·地质地层背景 | 第15-16页 |
| ·样品采集、制备 | 第16-17页 |
| ·结果 | 第17-29页 |
| ·其他地层中的黄铁矿 | 第29-38页 |
| ·峡东王家平剖面水井沱组中的黄铁矿 | 第29-31页 |
| ·长阳丁家坪剖面水井沱组中的黄铁矿 | 第31-32页 |
| ·镇巴小洋剖面水井沱组中的黄铁矿 | 第32-35页 |
| ·峡东陡山沱组硅质结核中的黄铁矿 | 第35-38页 |
| ·讨论 | 第38-44页 |
| ·黄铁矿沉积 | 第38-39页 |
| ·黄铁矿的侵蚀 | 第39-41页 |
| ·矿化的微生物群落 | 第41页 |
| ·黄铁矿表面的坑痕结构 | 第41-44页 |
| 第三章 微生物氧化黄铁矿实验 | 第44-76页 |
| ·实验内容和实验目的 | 第44页 |
| ·实验材料和分析方法 | 第44-46页 |
| ·菌种采集和富集培养 | 第44-45页 |
| ·黄铁矿 | 第45页 |
| ·培养基 | 第45页 |
| ·分析方法 | 第45-46页 |
| ·实验设计 | 第46-47页 |
| ·实验结果 | 第47-65页 |
| ·实验体系中Fe~(3+)离子浓度的变化 | 第47-49页 |
| ·实验体系中pH值的变化 | 第49-50页 |
| ·黄铁矿表面结构 | 第50-65页 |
| ·讨论 | 第65-76页 |
| ·黄铁矿氧化菌 | 第65-68页 |
| ·微生物氧化黄铁矿的基本原理 | 第68-70页 |
| ·影响微生物氧化黄铁矿的因素 | 第70-73页 |
| ·黄铁矿表面坑痕结构的比较 | 第73-76页 |
| 第四章 现代深海热液硫化物的微生物氧化研究 | 第76-87页 |
| ·深海热液环境 | 第76-78页 |
| ·样品采集和研究方法 | 第78-79页 |
| ·观察测试结果 | 第79-84页 |
| ·主要的硫化物类型 | 第79-80页 |
| ·金属硫化表面显微结构 | 第80-83页 |
| ·黄铁矿表面的铁氧化细菌 | 第83-84页 |
| ·讨论 | 第84-87页 |
| ·深海热液环境中的铁氧化细菌 | 第84-86页 |
| ·黄铜矿和黄铁矿表面的坑痕结构 | 第86-87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9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9-100页 |
| 致谢 | 第100-101页 |
| 作者简介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