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触屏手机研究现状 | 第11页 |
·手势交互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课题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2-13页 |
·课题框架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触屏手机及其交互方式的相关概述 | 第14-26页 |
·触屏手机的概念和特点 | 第14-15页 |
·触屏手机发展历程 | 第15-22页 |
·触屏手机交互方式发展 | 第15-21页 |
·触屏手机界面发展历程 | 第21页 |
·触屏手机尺寸发展 | 第21-22页 |
·触屏手机相关技术 | 第22-24页 |
·触屏手机识别手势的技术 | 第22-23页 |
·触屏手机触摸屏幕类型及特点 | 第23-24页 |
·触屏手机交互元素和设计原则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主要平台和设备手势研究 | 第26-46页 |
·触屏手机中典型平台手势 | 第26-35页 |
·动作手势 | 第26-34页 |
·手指手势 | 第34-35页 |
·其他平台和设备手势 | 第35-40页 |
·其他平台特色手势 | 第35-38页 |
·其他设备特色手势 | 第38-40页 |
·常用手势分类和库的总结 | 第40-46页 |
·普通手势 | 第40-44页 |
·笔画手势 | 第44-45页 |
·组合手势 | 第45-46页 |
第四章 触屏手机手势交互设计和运用原则 | 第46-75页 |
·人机工程学原则 | 第46-59页 |
·触屏手机操作方式 | 第47-48页 |
·触屏手机尺寸和手指数量 | 第48-49页 |
·手指结构以及运动维度 | 第49页 |
·单手操作人机工程学 | 第49-53页 |
·双手操作人机工程学 | 第53-59页 |
·定位原则 | 第59-63页 |
·人群定位 | 第59-61页 |
·App类型定位 | 第61-62页 |
·需求定位 | 第62-63页 |
·匹配原则 | 第63-66页 |
·隐喻性匹配 | 第63-66页 |
·继承性匹配 | 第66页 |
·可视性原则 | 第66-70页 |
·手势结合控件 | 第67-70页 |
·手势结合界面场景 | 第70页 |
·有效反馈原则 | 第70-71页 |
·流畅性原则 | 第71-72页 |
·防失误原则 | 第72-74页 |
·标准化原则 | 第74-75页 |
第五章 案例设计实践——MediaNote(多媒体备忘录) | 第75-92页 |
·项目背景 | 第75页 |
·竞品分析 | 第75-77页 |
·产品定位 | 第77-80页 |
·人物角色创建 | 第78页 |
·选择用户使用场景 | 第78-79页 |
·需求列表 | 第79-80页 |
·产品设计 | 第80-89页 |
·头脑风暴 | 第80-81页 |
·方案产出 | 第81-89页 |
·设计产出 | 第89-92页 |
第六章 论文总结和未来交互展望 | 第92-94页 |
·课题总结 | 第92页 |
·后续展望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图片来源 | 第97-101页 |
附件:实验问卷和调研过程 | 第101-105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