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社会心理、社会行为论文

城郊外来务农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研究--以北京市T村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7页
第一章 问题与方法第7-13页
 一、 研究的问题第7-8页
  (一) 研究的背景第7页
  (二) 概念界定第7-8页
 二、 文献回顾第8-10页
  (一) 国内关于城郊务农人口的研究第8-9页
  (二) 国内关于外来务工人员社会融入的研究第9-10页
 三、 研究方法第10-13页
  (一) 调研地点概况第10页
  (二) 研究方法第10-11页
  (三) 访谈农户选择第11-12页
  (四) 研究框架第12-13页
第二章 劳动力融入:外来农民与城郊农业第13-19页
 一、 外来务农人口的特征第13-15页
  (一) 来京务农流动人口规模第13页
  (二) 性别及婚姻情况第13页
  (三) 受教育程度情况第13-14页
  (四) 来源地区情况第14页
  (五) 区域分布情况第14-15页
 二、 外出动因第15-16页
 三、 产业选择第16-19页
  (一) 收入最大化第17-18页
  (二) 承租土地的来源第18-19页
第三章 家庭融入:子女教育体制壁垒第19-22页
 一、 家庭融入比劳动力融入更困难第19页
 二、 外来务农人口的子女教育现状第19-21页
 三、 子女教育对外来农民迁移意愿的影响第21页
 四、 子女的教育问题撕裂了家庭的完整第21-22页
第四章 社区融入:“二元社区”结构第22-32页
 一、 有限的交往交集第22-23页
 二、 居住的边缘化和“孤岛化”第23-24页
 三、 居住水平上的差异第24页
 四、 生产资料上的差别第24-25页
 五、 社区参与的缺席第25-26页
 六、 社区政治事务参与的缺失第26-27页
 七、 社区管理机构职能的缺失第27-32页
  (一) 信任危机第29页
  (二) 村规与需求的碰撞第29-30页
  (三) 较低的社区服务需求第30-32页
第五章 社会资本:群体“内卷化”格局第32-37页
 一、 与原籍的关系:老家的拉力第32页
 二、 社会交往的内卷化第32-37页
  (一) 居住的村落化第33-34页
  (二) 工作渠道熟人化第34页
  (三) 社会交往的隔离化第34-35页
  (四) 缺少向社区组织的求助意识第35-36页
  (五) 交际网络的拓展---精英人士第36-37页
第六章 心理融入:最深层的壁垒第37-42页
 一、 极低的自我社会认同第37页
 二、 感知的社会态度第37-38页
 三、 社区融入意识淡漠第38页
 四、 未来打算第38-42页
  (一) 逃离城市巨大的成本压力第38-39页
  (二) 隐忧:土地的不稳定第39-40页
  (三) 生命周期的影响第40页
  (四) 准备留下来第40-42页
第七章 对策建议第42-46页
 一、 破除户籍制度壁垒,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42页
 二、 完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第42-43页
 三、 加大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组织化程度第43页
 四、 外来农民与本地农民同等享受惠农政策第43-44页
 五、 实施社会工作干预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附录第49-52页
后记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WTO框架下建立国际反垄断法的可能性探析
下一篇:城市化背景下丧偶老人需求与支持的比较分析--基于对安徽合肥、淮南两市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