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研究背景 | 第7-10页 |
·高速铁路与高铁通信 | 第7-9页 |
·LTE 简介 | 第9-10页 |
·抗多普勒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论文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1-13页 |
第二章 高铁环境下 TD-LTE 下行链路关键技术 | 第13-35页 |
·TDD 双工方式 | 第13页 |
·TD-LTE 下行传输技术 | 第13-17页 |
·OFDMA 原理 | 第14-16页 |
·循环前缀 CP | 第16-17页 |
·LTE 下行物理层标准 | 第17-21页 |
·LTE 帧格式 | 第17-18页 |
·时隙结构与物理资源定义 | 第18-20页 |
·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 | 第20-21页 |
·波束赋形 | 第21-23页 |
·高铁信道分析 | 第23-33页 |
·无线信道衰落特性 | 第23-27页 |
·高铁环境的特殊性 | 第27-28页 |
·时变信道建模方法 | 第28-29页 |
·高铁莱斯信道模型 | 第29-31页 |
·高铁信道频偏特点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LTE 下行多普勒频偏估计与补偿研究 | 第35-47页 |
·具有多普勒频偏的信号模型 | 第35-36页 |
·载波频偏对系统的影响 | 第36-39页 |
·经典频偏估计方法 | 第39-41页 |
·导频辅助的频偏估计方法 | 第39-40页 |
·基于 CP 的频偏估计方法 | 第40页 |
·判决数据导向的频偏估计方法 | 第40-41页 |
·现有频偏估计算法分析 | 第41页 |
·新的频偏估计与补偿方法 | 第41-46页 |
·基于 LOS 径的频偏估计方法 | 第42-44页 |
·新频偏估计方法的仿真与结果 | 第44页 |
·最佳补偿方案的探究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高铁多 RRU 场景下的抗多普勒方案 | 第47-59页 |
·RRU 多站点共小区原理 | 第47-49页 |
·多 RRU 接收现有方案与存在问题 | 第49-52页 |
·多 RRU 接收的信号模型 | 第49-50页 |
·定向天线的接收方案 | 第50-52页 |
·现有方案存在的问题 | 第52页 |
·基于波束赋形的接收方案 | 第52-58页 |
·新方案的数据处理过程 | 第53-56页 |
·新方案的仿真与结果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9-60页 |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