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1-14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设计 | 第12-13页 |
| ·创新之处和不足 | 第13-14页 |
| 第2章 和谐发展的提出、内容和意义 | 第14-24页 |
| ·和谐发展的提出 | 第14-16页 |
| ·和谐发展的内容 | 第16-18页 |
| ·和谐发展的内涵 | 第16-17页 |
| ·和谐发展的特征 | 第17-18页 |
| ·和谐发展的意义 | 第18-24页 |
| ·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体现 | 第18-20页 |
| ·和谐发展的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保障 | 第20-24页 |
| 第3章 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经济制度 | 第24-31页 |
| ·和谐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 第24-27页 |
| ·充分发挥基本经济制度优势,为和谐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 第24-26页 |
|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 第26-27页 |
| ·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产权制度 | 第27-28页 |
| ·健全和完善职工持股制度 | 第27页 |
| ·实现工人股份制和工人股份合作制中劳动者的产权权益 | 第27-28页 |
| ·推进和建立劳动力资本分享企业利润的产权激励机制 | 第28页 |
| ·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 | 第28-31页 |
| ·增加农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 第29页 |
| ·调整分配格局,注重再分配的合理性 | 第29-31页 |
| 第4章 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政治制度 | 第31-38页 |
| ·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保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第31-32页 |
| ·党要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 | 第31-32页 |
| ·加强人大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 第32页 |
| ·加强人大自身建设 | 第32页 |
| ·健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反映各方面民众的利益 | 第32-34页 |
| ·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 | 第33页 |
| ·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 第33-34页 |
| ·提高参政议政实效 | 第34页 |
|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民族的团结和谐 | 第34-36页 |
| ·增加对民族地区的投入 | 第34-35页 |
| ·加强民族自治机构的建设 | 第35页 |
| ·保证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 | 第35-36页 |
| ·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证人民合法权益 | 第36-38页 |
| ·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制度,推动新农村建设 | 第36页 |
| ·完善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制度,推动新型社区建设 | 第36-37页 |
| ·完善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广大职工的民主权利 | 第37页 |
| ·完善群众性社团自治制度,培育公民社会的群众基础 | 第37-38页 |
| 第5章 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文化制度 | 第38-43页 |
|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思想基础 | 第38-40页 |
|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 第38-39页 |
|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 第39页 |
| ·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 第39-40页 |
|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 第40页 |
|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和谐的文明风尚 | 第40-43页 |
| ·培育科学的和谐发展文化,形成高效创新协调发展的理念 | 第40-41页 |
| ·培育先进的和谐治理文化,形成共创和谐的舆论环境 | 第41页 |
| ·培育高尚的和谐人际文化,形成全社会的友善之风 | 第41页 |
| ·培育良好的和谐生态文化,形成节约环保的社会价值理念 | 第41-43页 |
| 第6章 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社会民生制度 | 第43-49页 |
| ·加强社会和谐的教育制度,推进教育公平 | 第43-44页 |
| ·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 第43页 |
| ·加快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进步,实现区域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 第43-44页 |
| ·关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实现社会各阶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 第44页 |
|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有力改善民生 | 第44-46页 |
| ·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 | 第44-45页 |
| ·发展经济促进就业 | 第45页 |
| ·强化就业教育培训 | 第45-46页 |
| ·健全和谐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 第46-47页 |
| ·完善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 | 第46页 |
| ·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 | 第46-47页 |
| ·加强社会保障的监督 | 第47页 |
|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 第47-49页 |
| ·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水平 | 第47-48页 |
| ·发展社区医疗服务,提高城市医疗水平 | 第48-49页 |
| 第7章 结语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