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大地测量学论文--卫星大地测量与空间大地测量论文--全球定位系统(GPS)论文

GNSS三频精密定位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页
   ·GNSS发展现状第11-15页
     ·GPS现代化进展第11-12页
     ·GLONASS现代化进展第12页
     ·Galileo进展第12-13页
     ·COMPASS进展第13-14页
     ·日本和印度区域卫星导航系统进展第14页
     ·GNSS频率计划第14-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组合观测量理论第15-16页
     ·三频模糊度解算方法第16-17页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GNSS观测模型及误差改正方法第19-27页
   ·GNSS非差观测模型第19-21页
     ·原始观测方程第19-20页
     ·无几何(Geometry-free)观测模型第20页
     ·几何(Geometry-based)观测模型第20-21页
   ·GNSS差分观测模型第21-23页
     ·站间单差观测模型第21-22页
     ·双差观测模型第22页
     ·时差观测模型第22-23页
   ·GNSS定位误差源及改正方法第23-26页
     ·地球自转效应第23-24页
     ·卫星轨道误差第24页
     ·电离层延迟误差第24-25页
     ·对流层延迟误差第25-26页
     ·多路径效应误差第26页
     ·接收机测量噪声第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GNSS组合观测量理论第27-46页
   ·三频组合观测量的定义第27-29页
     ·以周为单位的相位组合观测量第27-28页
     ·以米为单位的组合观测量第28-29页
   ·组合观测量特性分析第29-31页
     ·频率和波长第29-30页
     ·电离层延迟误差分析第30页
     ·对流层延迟误差、轨道误差分析第30-31页
     ·测量噪声分析第31页
   ·整系数组合观测量第31-39页
     ·整数线性变换第32-33页
     ·最优组合系数第33-34页
     ·计算与分析第34-39页
   ·常用实系数组合观测量第39-45页
     ·Geo-free组合观测量第39页
     ·Iono-free组合观测量第39-41页
     ·Geo-Iono-free组合观测量第41-42页
     ·伪距相位组合观测量第42-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周跳探测与修复第46-62页
   ·无几何相位组合周跳探测第46-51页
     ·周跳探测第46-47页
     ·周跳探测组合的选取第47页
     ·不敏感周跳组合第47-48页
     ·计算与分析第48-51页
   ·伪距相位组合周跳探测与修复第51-57页
     ·周跳探测第51-52页
     ·周跳估值取整成功率第52-53页
     ·周跳确定与确认第53页
     ·最优伪距相位组合的选取第53-56页
     ·计算与分析第56-57页
   ·基于周跳估值向量降相关变换修复周跳第57-60页
     ·无失锁时间约束的周跳实时修复能力分析第58-59页
     ·有失锁时间约束的周跳实时修复能力分析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三频模糊度解算方法第62-90页
   ·GNSS三频观测量的数值模拟第62-64页
   ·几何模式模糊度解算第64-68页
     ·LAMBDA方法基本原理及计算步骤第64-66页
     ·计算与分析第66-68页
   ·无几何模式模糊度解算第68-76页
     ·CIR方法基本原理及计算步骤第68-70页
     ·误差影响分析第70-73页
     ·计算与分析第73-76页
   ·无几何无电离层模式模糊度解算第76-88页
     ·影响中长基线模糊解算的因素分析第76-78页
     ·中长基线超宽巷、宽巷模糊度解算第78-79页
     ·中长基线窄巷模糊度解算第79-83页
     ·计算与分析第83-88页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六章 GNSS相对定位算法及初步结果第90-94页
   ·参数估计算法第90-91页
     ·非线性模型最小二乘参数估计第90页
     ·扩展Kalman滤波第90-91页
   ·实验第91-93页
     ·函数模型参数化第91页
     ·计算与分析第91-93页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0页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第100-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域电离层模型的建立及精度分析
下一篇:基于云理论的矢量地图数据质量评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