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旋流燃烧器技术的发展 | 第12-13页 |
·燃烧器的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旋流燃烧器的形式 | 第13页 |
·煤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机理和控制方法 | 第13-15页 |
·煤燃烧过程中低NO_x控制技术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煤粉燃烧的数学模型 | 第18-23页 |
·基本控制方程 | 第18-19页 |
·气相流动模型 | 第19页 |
·气-固两相流动模型 | 第19-20页 |
·辐射模型 | 第20-21页 |
·挥发分析出模型 | 第21页 |
·焦炭燃烧模型 | 第21-22页 |
·NO_x生成模型 | 第22页 |
·本章总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旋流燃烧器不同旋流强度的冷态模拟 | 第23-35页 |
·模型及计算方法 | 第23-28页 |
·模型简介 | 第23-25页 |
·旋流燃烧器结构简介 | 第25页 |
·网格处理 | 第25-27页 |
·边界条件 | 第27-28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28-34页 |
·冷态模拟与实验的对比分析 | 第28-30页 |
·外二次风旋流强度对流场的影响 | 第30-32页 |
·内二次风旋流强度对流场的影响 | 第32-34页 |
·本章总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原设计工况下炉内燃烧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35-53页 |
·边界条件设置 | 第36页 |
·模拟结果 | 第36-41页 |
·温度场 | 第37-41页 |
·温度结果对比 | 第41页 |
·速度分布情况 | 第41-44页 |
·煤粉轨迹 | 第44-45页 |
·各组分浓度场 | 第45-46页 |
·NO_x数值模拟研究 | 第46-51页 |
·NO_x模拟结果 | 第46-47页 |
·NO_x模拟结果验证 | 第47-51页 |
·本章总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不同工况下炉内燃烧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53-66页 |
·改变燃尽风量占总二次风量的比例对炉内温度场的影响 | 第54-57页 |
·改变燃尽风风量配比对炉内O_2浓度分布的影响 | 第57-58页 |
·改变燃尽风风量配比对炉内NO_x浓度分布的影响 | 第58-61页 |
·改变燃尽风风量配比对CO排放量的影响 | 第61-63页 |
·改变燃尽风风量配比对炉内燃烧的影响 | 第63-65页 |
·本章总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9页 |
·全文结论 | 第66-68页 |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