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播种联合作业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农田节能减排的概念 | 第10-13页 |
| ·保护性耕作技术 | 第11-12页 |
| ·固定厢沟浸润灌溉技术 | 第12页 |
| ·精确深施肥技术 | 第12-13页 |
| ·国内外施肥播种联合作业机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国外施肥播种联合作业机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内施肥播种联合作业机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江淮稻区不同水稻种植方式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 第22-29页 |
| ·试验目的 | 第22页 |
| ·试验条件 | 第22-24页 |
| ·试验区概况 | 第22-23页 |
| ·实验设计 | 第23页 |
| ·测试仪器与方法 | 第23-2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 ·土壤含水量 | 第24页 |
| ·土壤容重、比重和总孔隙度 | 第24-26页 |
| ·土壤紧实度 | 第26-27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施肥播种联合作业机总体结构设计 | 第29-37页 |
| ·施肥播种联合作业机设计要求 | 第29-30页 |
| ·农艺要求 | 第29页 |
| ·机具本身的设计要求 | 第29-30页 |
| ·施肥播种联合作业机的整体设计 | 第30-35页 |
| ·施肥播种联合作业机的整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30-31页 |
| ·机具传动系统设计及转速的确定 | 第31-33页 |
| ·机具施肥播种传动总成设计 | 第33-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关键部件设计与参数优化 | 第37-54页 |
| ·施肥排种总成装置的设计 | 第37-40页 |
| ·横梁的静力学分析 | 第38-40页 |
| ·侧边传动离合器的设计 | 第40页 |
| ·旋耕防堵部件的设计与优化 | 第40-47页 |
| ·刀片的布置 | 第41-42页 |
| ·刀轴的设计 | 第42-45页 |
| ·刀轴的模态分析 | 第45-47页 |
| ·墙板的静力学分析 | 第47-49页 |
| ·排种器工作槽长控制机构的设计 | 第49-50页 |
| ·样机的虚拟建模 | 第50-52页 |
| ·Pro/Engineer简介 | 第50-51页 |
| ·建模过程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施肥播种联合作业机的田间试验 | 第54-64页 |
| ·试验目的 | 第54页 |
| ·试验条件 | 第54-55页 |
| ·播种水稻试验条件 | 第54-55页 |
| ·机具主要性能测试 | 第55-59页 |
| ·耕深测量 | 第56页 |
| ·播种均匀性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测量 | 第56-58页 |
| ·种肥覆土深度测试 | 第58-59页 |
| ·试验结果比较分析 | 第59页 |
| ·不同水稻种植方式能源消耗分析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 附表 | 第62-64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第64-65页 |
| ·主要结论 | 第64-65页 |
| ·创新点 | 第65页 |
| ·发展与展望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8页 |
| 研究生期间撰写发表的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