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清热除痹汤对湿热型痹证的疗效评价及对AQP2的影响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目录第8-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研究第12-20页
 第一节 痹证的中医研究第12-14页
  一、痹证的病因病机第12页
  二、湿、热与痹证的关系第12-13页
  三、痹证的治疗第13-14页
 第二节 水通道蛋白的研究进展与水湿痹证的相关性第14-17页
  一、水通道蛋白的结构及功能第14-15页
  二、水通道蛋白的调控与水湿代谢第15-17页
 第三节 湿热型痹证模型的研究第17-18页
 第四节 TNF-α和IL-1β与湿热型痹证的相关性研究第18-20页
第二章 临床研究第20-31页
 第一节 研究对象第20-22页
  一、病例来源第20页
  二、诊断标准第20-22页
 第二节 方法及注意事项第22-25页
  一、对照方法第22页
  二、药品及给药方法第22页
  三、观察指标(设计问卷见后附1、附2、附3、附4)第22-23页
  四、疗效评价第23-24页
  五、统计学处理第24页
  六、临床研究技术路线第24-25页
 第三节 结果第25-28页
  一、患者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评价第25页
  二、患者中医症状的变化第25-26页
  三、治疗前后患者关节疼痛VAS评分的变化情况第26页
  四、治疗前后患者HAQ的变化第26-27页
  五、ESR与CRP变化第27页
  六、安全性观察第27-28页
  七、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第28页
 第四节 讨论第28-31页
  一、中医对相关疾病的认识第28-29页
  二、清热除痹汤的组方依据及药理学研究第29-30页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痹证的疗效第30页
  四、结论第30-31页
第三章 实验研究第31-50页
 第一节 实验材料第31-33页
  一、实验动物第31页
  二、实验器材第31-32页
  三、实验药物第32-33页
 第二节 实验方法第33-38页
  一、分组与造模第33-34页
  二、指标检测第34-37页
  三、技术路线图第37-38页
 第三节 统计学方法第38-39页
 第四节 结果第39-47页
  一、一般情况第39页
  二、体重变化第39-40页
  三、湿热型痹证模型及药物治疗前后对大鼠足肿程度变化的影响第40-42页
  四、清热除痹汤对大鼠关节滑膜病理的影响第42-44页
  五、清热除痹汤对大鼠血清TNF-α、IL-1β的影响第44页
  六、清热除痹汤对大鼠肾脏AQP2的影响第44-47页
 第五节 讨论第47-50页
  一、湿热型痹证动物模型是实验完成的关键第47页
  二、清热除痹汤对湿热型痹症大鼠模型一般情况及足肿胀度的影响第47页
  三、清热除痹汤对湿热型痹证大鼠膝关节滑膜的普通病理影响第47-48页
  四、清热除痹汤对湿热型痹证大鼠血清TNF-α、IL-1β的影响第48页
  五、清热除痹汤对湿热型痹证大鼠肾脏AQP2的影响第48-50页
结语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附录第57-61页
在校期间完成的论文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针刺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针刺运动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