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小说的多重改写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 小说原著的写作特色 | 第11-17页 |
1、 小说原著概览 | 第11-12页 |
2、 叙事结构与风格 | 第12-14页 |
3、 主要情节安排 | 第14-17页 |
二、 电影与小说原著的文本差异及改编效果 | 第17-28页 |
1、 情节删改 | 第17-21页 |
(1) 政治情节的添加 | 第18-19页 |
(2) 感情经历的改写 | 第19-21页 |
2、 角色设置与人物命运的改写 | 第21-25页 |
(1) 李主任与王琦瑶 | 第21-22页 |
(2) 程先生与蒋丽莉 | 第22-23页 |
(3) “老克腊”与“长脚” | 第23-24页 |
(4) 其他人物 | 第24-25页 |
3、 叙事手法的变化 | 第25-28页 |
(1) 叙事视角的不同 | 第25-26页 |
(2) 叙事策略的变化 | 第26-28页 |
三、 话剧与小说原著的文本差异及改编效果 | 第28-38页 |
1、 人物关系及命运的改写 | 第28-30页 |
(1) 程先生与薇薇戏份删减 | 第28-29页 |
(2) 康明逊角色的改写 | 第29-30页 |
2、 情节的特色加工 | 第30-34页 |
(1) 悲剧中糅合“喜剧性” | 第31-32页 |
(2) 贯穿全剧的“婚纱” | 第32-34页 |
3、 叙事手法的变化 | 第34-38页 |
(1) 心理活动通过对白展现 | 第34-36页 |
(2) 选取典型但结构完整 | 第36-37页 |
(3) 充满上海风情的视听效果 | 第37-38页 |
四、 电视剧与小说原著的文本差异及改编效果 | 第38-45页 |
1、 人物的增删与人物关系的改写 | 第38-40页 |
(1) 人物及关系的拓展 | 第38-39页 |
(2) 对王琦瑶恋人的改写 | 第39-40页 |
2、 故事情节的改写 | 第40-42页 |
(1) 戒指意象的突出 | 第40-41页 |
(2) 打麻将情节的扩充 | 第41-42页 |
3、 结局的改写 | 第42-43页 |
4、 叙事手法的变化 | 第43-45页 |
(1) 戏剧性的增强 | 第43页 |
(2) 形象的环境描写 | 第43-44页 |
(3) 默片形式的运用 | 第44-45页 |
五、 造成文本差异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 第45-54页 |
1、 原因分析 | 第45-51页 |
(1) 不同体裁的表现形式各有特点 | 第45-47页 |
(2) 不同体裁媒介争取的受众群体不同 | 第47-49页 |
(3) 不同媒介受到外界限制的程度不同 | 第49-51页 |
2、 文学作品改编的启示 | 第51-54页 |
(1) 改写要符合逻辑 | 第51-52页 |
(2) 改写主题要明确 | 第52页 |
(3) 改写要适应影视剧自身的特性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注释 | 第55-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