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前言 | 第12-18页 |
1. 研究前列腺癌治疗的意义 | 第12-14页 |
·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调查 | 第12-13页 |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调查 | 第12页 |
·前列腺癌的死亡率调查 | 第12-13页 |
·前列腺癌的治疗现状和问题 | 第13-14页 |
2. 中药治疗前列腺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况 | 第14-16页 |
3. 中药肿节风治疗肿瘤的研究现状概况 | 第16页 |
4.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实验研究一 | 第18-3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实验药物 | 第18页 |
·细胞来源 | 第18页 |
·主要试剂 | 第18-19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9-24页 |
·常用溶液配制 | 第19-20页 |
·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培养及保存 | 第20-21页 |
·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培养及换液 | 第20页 |
·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传代培养 | 第20-21页 |
·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冻存 | 第21页 |
·实验用药的配制和作用 | 第21-22页 |
·肿节风溶液和LY294002溶液的溶解 | 第21页 |
·药物作用于DU-145细胞 | 第21-22页 |
·肿节风溶液对DU-145细胞的作用 | 第21-22页 |
·LY294002溶液对DU-145细胞的作用 | 第22页 |
·观测指标及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DU-145细胞形态学观察 | 第22-23页 |
·标本制备(细胞爬片,加药) | 第22-23页 |
·形态学观察 | 第23页 |
·MTT法检测肿节风溶液对DU-145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23-24页 |
·MTT法实验原理 | 第23页 |
·MTT法实验步骤 | 第23-24页 |
·细胞增殖抑制率计算 | 第24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24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肿节风对DU-145细胞形态学的变化 | 第24-26页 |
·肿节风对DU-145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26-27页 |
·肿节风对DU-145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4. 研究小结 | 第28-32页 |
实验研究二 | 第32-4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2-33页 |
·实验药物 | 第32页 |
·细胞来源 | 第32页 |
·主要试剂 | 第32-33页 |
·主要实验设备和仪器 | 第3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3-35页 |
·ELLSA法检测原理 | 第33页 |
·实验步骤 | 第33-35页 |
·细胞培养和药物作用 | 第33-34页 |
·肿节风溶液对DU-145细胞的作用 | 第33-34页 |
·LY294002溶液对DU-145细胞的作用 | 第34页 |
·ELLISA法检测标准步骤 | 第34-35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40页 |
·肿节风溶液对PI3K浓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肿节风溶液对Akt浓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肿节风溶液对mTOR浓度的影响 | 第37-39页 |
·肿节风溶液对P70~(S6K)浓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4. 研究小结 | 第40-43页 |
实验研究三 | 第43-6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实验药物 | 第43页 |
·细胞来源 | 第43页 |
·主要试剂 | 第43-44页 |
·主要实验设备和仪器 | 第4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4-50页 |
·不同浓度梯度的药物直接作用DU-145细胞 | 第44-45页 |
·DU-145细胞培养 | 第44页 |
·细胞计数 | 第44-45页 |
·接种 | 第45页 |
·分组 | 第45页 |
·加药 | 第45页 |
·细胞总RNA的提取 | 第45-46页 |
·RT-PCR基因表达产物扩增 | 第46-50页 |
·RNA质量检测及含量测定 | 第46-47页 |
·将RNA反转录为cDNA | 第47-48页 |
·引物序列 | 第48-49页 |
·PCR基因扩增 | 第49-50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58页 |
·RNA电泳结果 | 第50页 |
·RT-PCR结果 | 第50-58页 |
·ACTB(β-actin) | 第50-51页 |
·肿节风溶液对DU-145细胞PI3K表达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肿节风溶液对DU-145细胞Akt表达量的影响 | 第52-54页 |
·肿节风溶液对DU-145细胞mTOR表达量的影响 | 第54-56页 |
·肿节风溶液对DU-145细胞P70~(S6K)表达量的影响 | 第56-58页 |
4. 研究小结 | 第58-62页 |
讨论 | 第62-105页 |
1. 中医对前列腺癌的认识 | 第62-67页 |
·对前列腺癌病位的认识 | 第62页 |
·对前列腺癌病名的认识 | 第62-63页 |
·对前列腺癌病因的认识 | 第63页 |
·对前列腺癌病机的认识 | 第63-67页 |
2. 选择中药肿节风的依据 | 第67-80页 |
·肿节风的中药鉴定学研究 | 第67-68页 |
·肿节风的中药化学研究 | 第68-70页 |
·萜类及挥发油 | 第68-69页 |
·黄酮(苷)类 | 第69页 |
·有机酸类 | 第69页 |
·香豆素类 | 第69-70页 |
·酚酸类化合物 | 第70页 |
·其他 | 第70页 |
·肿节风的中药药理学研究 | 第70-75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70-72页 |
·抗病毒、抗菌和抗炎镇痛作用 | 第72-73页 |
·对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 | 第73页 |
·增强机体免疫 | 第73-74页 |
·其他 | 第74-75页 |
·肿节风的临床应用研究 | 第75-80页 |
·抗肿瘤临床应用 | 第75-76页 |
·抗感染临床应用 | 第76-78页 |
·其他应用 | 第78页 |
·肿节风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 | 第78-80页 |
3. 现代医学对前列腺癌的认识 | 第80-95页 |
·现代医学对前列腺癌致病危险因素和有益因素的认识 | 第80-86页 |
·年龄和遗传因素 | 第80-81页 |
·种族因素 | 第81-82页 |
·饮食营养因素 | 第82-83页 |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 第83-84页 |
·其他危险因素 | 第84-86页 |
·性激素和性活动 | 第84-85页 |
·植物雌激素 | 第85页 |
·茶多酚 | 第85页 |
·输精管结扎术 | 第85-86页 |
·现代医学对前列腺癌治疗和治疗机理的认识 | 第86-95页 |
·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发生机制 | 第86-91页 |
·低水平雄激素高敏感性通路 | 第86-87页 |
·泛宿主受体 | 第87-88页 |
·非雄激素通路 | 第88页 |
·共活化物和共阻遏物 | 第88-89页 |
·旁路通路 | 第89页 |
·前列腺癌干细胞 | 第89-91页 |
·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治疗 | 第91-95页 |
·二线内分泌治疗 | 第91-92页 |
·化学治疗 | 第92-93页 |
·分子靶向治疗 | 第93页 |
·基因治疗 | 第93-94页 |
·骨转移的治疗 | 第94页 |
·中草药及有效成分治疗 | 第94-95页 |
4. 选择DU-145细胞的依据 | 第95-96页 |
5. 阳性对照药物LY294002的选择依据 | 第96页 |
6. 肿节风对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体外作用 | 第96-97页 |
·对DU-145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96-97页 |
·对DU-145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97页 |
7. 肿节风抑制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增殖机理的探讨 | 第97-105页 |
·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的结构特征与活化 | 第98-99页 |
·PI3K及其活化 | 第98页 |
·Akt及其活化 | 第98-99页 |
·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在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转化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中的作用机制 | 第99-103页 |
·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肿瘤血管形成 | 第99-100页 |
·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周期进展和抗细胞凋亡 | 第100-102页 |
·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周期进展 | 第100页 |
·抗前列腺癌细胞凋亡 | 第100-102页 |
·促进前列腺癌细胞运动和转移 | 第102页 |
·与雄激素受体AR的作用 | 第102-103页 |
·肿节风对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 第103-105页 |
结论 | 第105-106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8页 |
文献综述 | 第118-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28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128-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