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商业经济管理法令论文

产品售后警示义务研究--以美国法为中心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2页
一、 产品售后警示义务的基本理论第12-22页
 (一) 售后警示义务的沿革第12-14页
 (二) 售后警示义务的定义和特征第14-17页
 (三) 售后警示义务的法律属性第17-19页
 (四) 售后警示义务的法理基础第19-22页
二、 产品售后警示义务比较法研究第22-29页
 (一) 主要国家售后警示义务的规定第22-26页
  1. 美国法的售后警示义务第22-23页
  2. 澳大利亚法的售后警示义务第23-24页
  3. 欧盟法的产品观察义务与德国法的产品跟踪观察义务第24-25页
  4. 日本法的事故报告义务第25-26页
 (二) 我国售后警示义务的立法历程和现状第26-27页
 (三) 对中外售后警示义务规定的比较分析第27-29页
三、 美国法上产品售后警示义务研究第29-47页
 (一) 产品售后警示义务存在与否的认定第29-34页
  1. 产品性质第29-30页
  2. 损害严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第30-31页
  3. 产品使用者的确定第31-33页
  4. 制售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第33页
  5. 产品缺陷信息的获得第33-34页
 (二) 售后警示义务侵权案件四种主要类型第34-42页
  1. 类型一:产品在销售时就有潜在缺陷第34-35页
  2. 类型二:产品出售后在合理使用中发现有缺陷,但是此缺陷并非潜在缺陷第35-37页
  3. 类型三:产品出售后由于产品改造或者不当使用而导致产品存在缺陷第37-39页
  4. 类型四:制售者已有的行为导致的售后警示义务第39-42页
 (三) 售后警示义务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第42-47页
  1. 归责原则的选择:严格责任还是过错责任第42-44页
  2. 过错责任的判定标准第44-47页
四、 我国产品售后警示义务的适用分析及建议第47-60页
 (一) 售后警示义务侵权责任认定第47-52页
  1. 前提要件:制售人负有售后警示义务第47-48页
  2. 客观要件:制售人没有做出相应的警示行为第48-49页
  3. 客体要件:损害实际发生第49-50页
  4. 主观要件:制售人主观上存在不作为的过错第50-52页
 (二) 售后警示义务侵权责任人第52-53页
 (三) 产品缺陷免责条款对侵权责任认定的影响第53-55页
 (四) 售后警示义务侵权所要承担的责任第55-56页
 (五) 违反售前警示义务和违反售后警示义务的关联第56-57页
 (六) 《侵权责任法》第 46 条中产品售后警示义务的适用建议第57-60页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URDG758项下担保银行的权利与义务研究
下一篇:食品安全举报奖励法律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