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人类学论文--古人类学论文

甘肃临潭磨沟墓地人骨研究

内容提要第1-5页
中文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24页
   ·甘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第16-17页
   ·考古学背景第17-21页
     ·齐家文化及其在甘青地区史前文化序列中的位置第17-18页
     ·寺洼文化及其族属第18-20页
     ·磨沟遗址的考古学背景第20-21页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相关说明第21-23页
 注释第23-24页
第2章 性别和年龄鉴定及人口寿命研究第24-37页
   ·性别和死亡年龄的鉴定第24-27页
     ·个体性别的鉴定第24-26页
     ·个体年龄的鉴定第26-27页
   ·性别和死亡年龄的统计分析第27-29页
     ·性别和死亡年龄分布统计第27页
     ·性别分布和死亡年龄段分析第27-29页
   ·人口平均死亡年龄和平均寿命研究第29-33页
   ·与甘青地区其他古代居民的比较第33-34页
   ·小结第34-36页
 注释第36-37页
第3章 身高的研究第37-50页
   ·材料及方法第37-39页
   ·结果与分析第39-47页
   ·与其他古代组的对比第47-48页
   ·小结第48-49页
 注释第49-50页
第4章 古病理学研究第50-115页
   ·创伤第50-76页
     ·颅骨创伤第53-71页
     ·其余骨骼的创伤第71-73页
     ·磨沟墓地创伤统计第73-75页
     ·分析与讨论第75-76页
   ·骨骼的疾病第76-90页
     ·关节疾病第76-84页
     ·先天性疾病第84-85页
     ·营养及代谢性疾病第85-87页
     ·骨肿瘤第87-89页
     ·骨骼发育异常第89-90页
   ·口腔疾病第90-100页
     ·材料与方法第90-91页
     ·观察结果第91-95页
     ·比较与讨论第95-100页
     ·分析与总结第100页
   ·牙齿的磨耗情况研究第100-111页
     ·材料及方法第100-102页
     ·结果第102-108页
     ·讨论第108-111页
   ·小结第111-113页
 注释第113-115页
第5章 牙齿非测量形态特征的观察与研究第115-142页
   ·引言第115-116页
   ·观察材料与研究方法第116-121页
     ·观察材料第116-119页
     ·牙齿非测量性状的观测方法第119页
     ·统计分析方法第119-120页
     ·相关问题说明第120-121页
   ·统计分析结果第121-137页
     ·磨沟组居民牙齿非测量形态特征的特点第121-127页
     ·MMD 系数第127页
     ·聚类分析第127-134页
     ·因子分析第134-137页
   ·磨沟组古代人群牙齿非测量形态特征的讨论第137-140页
 注释第140-142页
第6章 颅骨的非测量性状研究第142-173页
   ·连续性形态特征的观察与分析第142-156页
     ·研究材料第142页
     ·观察项目及方法第142-143页
     ·结果及分析第143-156页
   ·非连续性形态特征的观察与研究第156-170页
     ·引言第156-157页
     ·材料与方法第157-161页
     ·结果与分析第161-170页
   ·小结第170-172页
 注释第172-173页
第7章 颅骨测量性状的研究第173-214页
   ·颅骨测量数据统计及形态特征分析第173-191页
   ·种系关系讨论和种系纯度检验第191-198页
     ·颅长、颅宽和颅指数标准差变异度的估计第191-193页
     ·平均标准差百分比方法的估计第193-196页
     ·平均变异度系数方法的估计第196-197页
     ·小结第197-198页
   ·磨沟墓地人群内部的关系分析第198-201页
     ·齐家组和寺洼组居民颅骨形态学上的对比第198页
     ·种族相似系数第198-200页
     ·组间形态差异显著性测定第200-201页
     ·小结第201页
   ·种族类型的初步分析第201-211页
     ·与现代主要人种支干的比较第201-203页
     ·与亚洲蒙古人种及其区域类型的比较第203-205页
     ·与亚洲蒙古人种各近代组的比较第205-211页
   ·小结第211-213页
 注释第213-214页
第8章 从磨沟组看甘青地区古代居民的地理分布及演变第214-236页
   ·甘青地区古代居民的介绍及对比第214-221页
     ·新石器——青铜时代颅骨组第214-218页
     ·秦代以后的颅骨组第218页
     ·甘青地区古代居民的对比第218-221页
   ·磨沟组与甘青地区古代组别的对比分析第221-233页
     ·研究方法第221-222页
     ·对比材料及项目第222页
     ·结果与分析第222-233页
   ·小结第233-236页
第9章 磨沟组与先秦时期古代各组的对比第236-255页
   ·研究方法第236页
   ·对比材料及项目第236-242页
   ·结果与分析第242-251页
     ·磨沟组与其他对比组的组差均方根值和欧式距离系数第242-243页
     ·聚类分析第243-248页
     ·因子分析第248-251页
   ·小结第251-254页
 注释第254-255页
第10章 结语第255-258页
参考文献第258-269页
附表一 磨沟墓地人骨性别和年龄鉴定表第269-303页
附表二 个体测量项目代号说明第303-306页
附表三 磨沟墓地齐家文化时期成年男性个体颅骨测量表第306-369页
附表四 磨沟墓地齐家文化时期成年女性个体颅骨测量表第369-412页
附表五 磨沟墓地寺洼文化时期成年个体颅骨测量表第412-417页
图版第417-42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25-426页
致谢第426-427页

论文共4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力学腔中的正交模劈裂、非线性多稳与量子纠缠特性
下一篇:MAPK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信号转导机制中的作用